海外來的是中原商隊,是追隨唐王出海的船隊,這回帶隊來的是崔家家主崔世誌,其餘九個王妃王後家族親戚以及合作商家組隊跟隨,所帶有三十八隻大船,絕大部分是河船,海船隻有七艘。也是幸運,沒有遇上大的風暴,平底河船也沒有出事。
船上為唐王送來許多物資,包括糧食油料、煤炭鋼材水泥,最重要的是送來近三千名各類人員:唐軍士兵和保安隊員一千七百名;匠作監匠人和書院四五六級技術員和技工八百名,一二三年級弟子合計一百五十餘人,還有應邀來的一班基層官吏三百餘人。船隊還帶來許多海外貿易商品,像瓷器、絲綢、茶葉、美酒、木器、生漆等等,把岸邊的幾個大溶洞堆滿了。
這些人在堅持著上岸和王爺見禮後,顧不上安營紮寨,又各自找地方對地大吐特吐起來。李正搖搖頭,沒有說話,回到自己木屋裏去了。
整整兩天,老崔和一路同來的家主或家族當家人沒有顧得上來見唐王。
第三天早上,一行十幾人來唐王木屋拜見。李正盛情招待,給客人顯擺了一些後世的濟州菜肴,什麼海鮮鮑魚魚翅海參之類配合空間蔬菜,搞得絢麗多彩,美味異常。自打盈厭鼎運用自如後,後世那些帶來的調味品、精米、雪花麵粉、精美不鏽鋼餐具器皿複製得大堆大堆的。煤氣罐子李正就惡搞地複製製作了幾百個,準備當做禮物送人。
席間,李正問及書院近況,眾人互相補充回答說:“書院按照唐王指示,在三月招生三千名後,又在五月初招收兩千名正式生,三千名預備生,書院現在已有學生一萬多人。鐵路和灞橋正在抓緊建設,按照工程進度表,不會延誤工期。其它各工廠和商業貿易活動正常。”
李正頓時覺得不好了!這特麼不是自己想要的,這不是心目中的大學啊!這是純粹的技術培訓班啦!我要上一本,你叫我上技校,你說多大的落差?
這些情報和前天來的海外商隊水軍小艇送來的信件,以及信鴿信件內容符合。近來,唐王府一切安好,各部門協作順利,唐王李正的賺錢機器正常運轉。
可憐魏征,他的主要任務是一個叫人哭笑不得的差事:花錢!每年至少要花出去一千萬貫!可把老魏愁的白了頭發。錢要花在光明正大地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怎麼花?老魏急得整天跟著李瑜張新腳後跟跑,催著要設計圖、要董事局批準。
要說花錢,大唐境內境外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招人修路、建礦、架橋、建廠等等,可技術人員哪裏來?指望從書院調,那些半瓢水小子行嗎?力氣工人是可以招到,技術人手不足啊!花錢速度跟不上賺錢速度啊!
唐王離開幾個月來,各地采礦場、工廠發生事故幾十起,幾乎每天都有,每次都有死人傷人。朝廷工部借機下令,把唐王的安全工作條例再次宣布各地,派人到各礦區、工廠去巡檢監督。然而收效不大!各世家重視利益,把工人生命看得較輕,更別說還有大量奴隸在勞動呢!即使是平民死了就死了,又能怎樣?大不了給點錢打發罷了!
東征高句麗的戰場毫無懸念,大軍一路摧枯拉朽,席卷而過。
大唐出兵借口依舊是: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百濟兩國聯手欺負新羅,剛上任的新羅女王派了人跑到長安找唐朝皇帝一哭二鬧三上吊,求著大唐出兵保護自己。
近幾年,在被稱為梟雄曹阿瞞的泉蓋蘇文的強權統治下,高句麗急劇擴張。趁大唐和突厥交戰無暇東顧之際,吞並大唐遼城州、建安州、卑沙城等地,南部向新羅大肆擴張,把新羅領土硬生生壓縮一半。一時囂張無比。
貞觀九年三月,早已準備好的唐朝大軍從前線基地河北定州順勢出發,算是正式拉開了戰爭的帷幕。戰事進展不像曆史上那樣拖拖拉拉,進展很快,今天這一路軍馬收複遼城,明天那邊就收複建安。打得高句麗節節敗退。
新羅這位善德女王姓金名德曼,號聖祖皇姑,是新羅國的第27代君主,性格寬仁明敏。真平王長女,母親為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在聖骨出身的王族男子都過世的情況下繼承王位,是新羅首位女王。貞觀六年即位,宗室乙祭輔政。去年正月改元仁平,原本是貞觀九年唐太宗遣使持節冊命女王為柱國,封樂浪郡王、新羅王。同年九年四月派遣新羅子弟於唐請入國學。現在一切提前,去年八月,朝廷就冊封善德女王為新羅王,接納新羅弟子進入國子監和太學,李正還破例接受五名弟子進入南山書院學習,一切文章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