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船很平穩地在海上航行,老崔等人還是一直藏在底艙沒敢出來,特別提醒護衛家丁,不到陸地,不要叫我出來。李正站在船艏,回頭看著濟州島拋在身後,對褚遂良說:“不知道崔綸行不行?能不能把濟州府守住?”
老褚信心滿滿說:“王爺的這個官府機構體製實在高明,隻要製度不廢,那些晉升級別的條例不變,隻要主官不是貪腐無能之輩,誰做州長都是一樣能夠長治久安。有樊離禰嵩李新生相助,想那崔綸州長還是能勝任的。更別說還有一百書院虎賁保安,五百新兵了。”
他所說的新兵是整編樊離禰嵩部下的前隋降兵,剔除老弱病殘,分派到各地看守本地番民,名為協助各地生產建設,實際就是監視觀察。屬於內務監察部李大牛李新生管轄。這次唐王出行,李新生是不能跟著啦!能做個濟州副州長,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百精壯加上一百保安隊員,對於這個不到五千居民的彈丸之地確實有些多,李正褚遂良想著新開發的新疆域,這麼安排也是有必要的。李正在幾個屯兵點隱秘山洞裏存儲大量火器彈藥,足以組織一場大戰的軍火。又囤積一大批糧食食鹽等物資,從船上卸下這些物資,足夠島上全體成員吃上半年的,那時,島上糧食種植就會收獲,如果天災洪澇什麼的,收成不足,大唐也不會袖手旁觀的。光是那海珠特產就叫大陸商家趨之若鶩。
百濟新羅高句麗那邊的威脅解除了,李正擔心的是,高句麗或百濟餘孽或許東去,勾引來東瀛倭國來搞複國顛覆行動,事實曆史上,百濟就是這麼搞的。特別對李新生等人囑咐再囑咐,交待一些應對措施,提出要參謀部準備一些預案。
李正嫌百濟南部小島太多,繞來繞去麻煩,直接北上從新羅都城金城登陸。
近日來,大唐中原軍隊雖說收複新羅半島全境,也隻是占據較大城鎮和交通要道,對於一些殘餘小股軍隊、山賊流寇是無暇顧及的,誰也不願現在就去和他們轉山溝密林藏貓貓。隻要新政頒布下來,不怕他們不下山!
新羅各地,大中小城鎮包括村寨都有多少不等的駐軍隊伍,唐軍占大部分比例,歸屬新羅軍也在幫助唐軍維持秩序。現在還沒有發現新羅軍為虎作倀欺壓本族百姓,唐軍也沒有發給他們一隻大棒子,高麗棒子的稱呼不知道還會不會存在?
三五成隊的小股唐軍士兵帶著更多的新羅士兵在巡邏,身上背的是霰彈槍和常規弩箭加唐刀,屁股後麵掛的是四顆小甜瓜手雷,哨卡上有暴風雨機槍散發著黝黑的死亡氣息,在劍拔弩張武裝到牙齒的唐軍士兵威壓下,也許是那些戰場上不留手的霹靂手段影響作用,新羅地盤上還沒有發生騷亂反擊現象。新羅政府勢力正被整合,局勢整體上還算平靖。
一撥撥的唐朝使節、各路各部大小官員住進金城驛館,準備改組整合新羅政府。忽然得到報告說東方海麵出現大唐水軍旗號,經大唐使節解釋說是唐王李孝正的船隊,外出巡遊的,偶然至此。善德女王金德曼聽說大唐重量級權貴重臣到來,指派大將軍自己妹夫金庾信,帶領一班朝臣、新羅貴族到海邊迎接。無數新羅花郎為了一睹上國天朝詩聖文宗的到來,也相約到海邊相迎。
八月十二早上,上萬迎接民眾早早齊聚海岸,等候唐王聖駕到來。太陽升起時候,有人逆光看到插有大唐旗幟的船隊從海上禦浪而來。
新羅沒落政府用最高級別的迎接儀式迎接唐王到來,唐王也展示出自己出巡的儀仗,親王出巡至少一千名儀仗,可這個唐王啥時候都是手下人手不足,褚遂良隻得把隨行的軍隊調入儀仗隊。由唐王鐵船上卸載大批儀仗用具,包括步輦、黃羅傘、掌扇在內的彰顯皇家威儀的用具從底艙搬出來,叫老褚目瞪口呆。什麼時候這些東西裝上船了?王爺不是不喜歡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麼?唐王專用馬車最後出來,依舊是在長安顯擺時那輛,豪華得不像話!
褚遂良心說:這才對嘛!唐王就應該有唐王的樣子,該顯擺就得顯擺。
疑問埋在心底,還是先擺出儀仗吧!
按照李正意思,搞個百十人的新式裝備護衛隊走走儀式就行了!褚遂良卻認為顯擺不出天朝上國國威,一定要按照親王出巡禮製來辦。李正不懂,也不想懂什麼禮製,就由著老褚折騰吧!
在新羅百姓夾道歡迎中,先是三十六匹白馬,三十六名唐軍英俊瀟灑,馬披黃金輕甲,金黃色韁繩,頭盔頂部和馬脖子上紅色絡纓交相輝映,穿戴明光鎧甲映照陽光,身後斜背的霰彈槍烏黑發亮,腰懸三尺唐刀。一出場就震懾全場。比後世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裝扮還要拉風,吸引眼球。隨後,一隊步軍,顯得奇裝異服了:短款軍綠色衣褲,黑色深腰皮靴,肩上斜扛一支同樣長管鐵槍,背後背著一支長刀。百十人的隊伍,竟然步調整齊一致,愣是走出千軍萬馬的氣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