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百零三章 狩獵(1 / 3)

早在渭水碼頭上船第一天,唐王府在以代理長史褚遂良為首的幕僚班子就開始對隨行官吏進行培訓。課目不僅是日常出謀劃策、無條件地貫徹唐王風格的行事方式,還有更大課題就是如何在新環境下迅速開展工作,這裏就有個小命題就是移民區統治問題。

按照傳統方式,招安當地領主、國王、可汗或大王之後,一般是朝廷賜姓賜名,賜個某某王,賜一堆大禮,頒發金冊信物,承認你是朝廷的藩屬,然後就是駐軍問題,為了怕刺激這個大王神經,不能收繳軍權,實際上收繳了也領導不了!隻能遠遠的駐紮一支小部隊,遠遠監視。再就是逢年過節,大王送來些小禮物,朝廷賜給大禮物,彰顯天朝大國的富饒天威。每當大王出現雪災風災洪水瘟疫等天災人禍時,朝廷又不能給予及時救助。當草原出現豐年,牛羊泛濫時,草原人羽翼豐滿時,又看不起中原的賞賜了,要親自來予取予奪,自己選擇。無論豐年災年,時不時大王們還要向朝廷要個公主玩玩,今天你要,明天他也要,不給就發兵自己來拿,久而久之形成慣例,就把這些大王可汗慣壞了。

實際上,朝廷一直就沒有對歸順的藩屬有過真正掌控。

唐王府的高級培訓班裏,一針見血的指出舊例的弊端,啟發學生尋求對策。偶爾唐王來親自授課,諄諄誘導終於把學生們是思想統一到後世的解決道路上來。解除武裝改編武裝是第一位的,不服就是大規模的流血清洗!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王化還得霸權相助。這是每個學員必須放在心頭第一位的。

第二是建立新政府。吸收有影響力的親和派,鏟除鎮壓死硬派,成立聯合政府,教化也需要強權推行。第三就是從經濟上、從文化上統治他們。最後,在實行小恩小惠,從民心口碑上感化他們,這就是人道主義援助了,屬於民政部也就是傳統的戶部職責範圍了。

歸根結底要抓住五個詞語:軍隊、政府、經濟、文化、民生。

濟州島上實行的是新政,在北海道,李正卻不想這樣做,這個包袱還是交給朝廷來背。原因這裏離大陸太近了。

北海道的冬天是寒冷而漫長的。森林裏的野豬黑熊卻不會安生,它們儲存過冬的食物的過程被轟隆隆的開山炸炮打斷,以致現在饑餓難耐,就不時出來騷擾。在損失一名巡邏兵後,李正決定大規模狩獵。

按照計劃,六個駐軍基地同時在既定區域實施作戰,為期十天,所有隊伍必須帶足露營帳篷,取暖物資,鹽巴食物等,完全是當做一次冬令營。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儲存的糧食不足,要用肉食代替;這也是一次全軍實戰演習,成績好的一樣計入軍功。這下把一班將尉們刺激的不輕,隻有蕩寇將軍、平虜將軍,還沒有聽說殺豬將軍、打熊將軍的?大家嘻嘻哈哈完全沒有當回事。

冬月二十這天早上,金唐灣大營外麵不遠山崗上,出征的隊伍在一座孤獨的墳墓前誓師,很搞笑滑稽的一幕,但眾人還是肅穆地敬禮,然後出發。幾百個大雪撬拉著物資逶迤前進,很是壯觀。李正帶著護衛也在其中,還有趁熱鬧的雁妮和長樂。長樂和雁妮笑聲不斷,一會兒坐上雪橇,一會兒又下來跑一會兒,忙得不亦樂乎,女護衛們則警惕的看著周圍,不僅防範突然出現的野獸,還提防著那些亂跑的軍卒粗漢。

有偵察兵在之前沿著野豬和野熊蹤跡插有導向小旗,所以部隊行路很快。他們的目的地就是什勝嶽大雪山下麵的原始森林。

中午時分,隊伍踏過蓋著厚厚白雪的新墾土地,到了森林邊緣,前哨報告,已經發現野豬蹄印。陸樹威命令每百人一隊,互相照應前進。兩千餘人的隊伍放在一起很威武,但撒開之後,就顯得極為單薄。

唐王卻下令,暫且安營紮寨,並且按照標準搭建永固營寨。褚遂良立即明白,唐王這是要在山腳下安置留守人員。午間,全體露營野炊。整個下午,部分人員進山偵查尋找野獸痕跡,大部分砍樹搭建高架木屋、箭樓、圍柵、鹿寨拒馬,完全是一副臨戰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