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百一十章 風雲再起(1 / 3)

九月初八,唐王從長安北西渭河碼頭靠岸,那裏是南山商貿專用碼頭,有水泥馬路直達南山書院,鐵路直通牛首山鋼鐵廠。朝廷早已在此設立涼亭驛站,專門等候唐王歸來。李世民從電話中得知唐王行程,帶著全套黃羅傘蓋儀仗,早早來到驛站歇息等候。一大早唐王府長史魏征率唐王王府車隊也在此等候迎接,書院方麵也有李儉張新郭細君等人在此等待。除了議政院來了幾十位官員外,還有大批朝廷官員和得到消息的長安民眾早早守候。

辰時時分,唐王護衛艦儀仗船開始排列入港,這是在洛陽才加入的新式儀仗船隊。這些河船不大,裝飾得旌旗林立、威風八麵,純粹是場麵做派。

唐王儀仗護衛隊魚貫而下,整齊列隊,一個個昂首挺胸,肩上鋼槍擦得明亮繞眼。陪唐王旅遊一年,轉了個大圈回來,好像真的從戰場上得勝歸來一般。最後才是唐王的鐵船,慢慢靠上預留的泊位。

唐王李正在前,褚遂良李瑜李瑋錯後相隨,信步走下舷梯,岸上一片掌聲。

李世民緊走幾步,上前緊緊拉住李正的手,“王弟回來了!想煞為兄!”

李正想行禮,被李世民緊抓不放,隻好哈哈道:“幸不辱命!”

君臣二人攜手而行,對滿岸行禮的臣民揮手致意。岸上早準備有臨時站台,李世民先致辭歡迎唐王回來,又請唐王講話。李正上前對著簡易傳聲器說:本王這次奉皇上旨意,配合朝廷東征高句麗,出巡東北,收獲不小。先是收複海外孤島濟州島,設置州府;又北上金州,和新羅女王談判,在新羅半島新羅部分,兵不血刃,收複新羅,商討成立新羅道;再由新羅出發北上北海道島,在島上設置道府,移民定居。無論濟州島還是北海道,還有北邊的庫頁島,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說它海外蓬萊也不為過!將來有機會大家可以在閑暇之際去那裏旅遊度假,享受一下海島風情,異域美食啊!

李世民哈哈大笑,心說這個王弟真逗!幾句話就說到吃上了!眾人附和著大笑。李世民接著說:唐王此去為大唐開拓疆土萬裏,功勳卓著,朝廷會考慮加官晉爵的,隻是唐王已經是人臣之極,朕該如何處理啊?還得眾卿參議啊!

眾人大笑。

大唐皇帝李世民和唐王李正李孝正二人攜手登車,同車返回皇宮。

進入長安城時,長安民眾前來歡迎的人站滿街道兩側,不下五萬。這叫李正感動不已,主動掀開大車周圍簾布,不斷向四周招手示意。同時笑著對皇帝說:“百姓如此錯愛小王,這下皇兄不會嫉恨吧?”

李世民一邊學著李正向民眾招手,一邊麵色尷尬笑道:“怎麼會?”

當夜,李世民在熙春殿大宴群臣。席間,李二李世民對唐王功績盛讚不已。對海外貿易團大加褒揚,各位大臣們也是隨聲附和,應邀而來的各新歸附的可汗國王領主都是麵色難堪。隻有新羅女王和一眾貴族麵色如常,隻為他們半島得益最大,很多中原沒有實行的新政在新羅得到推廣,他們的家族是受益匪淺。李正不時瞟眼觀看金德曼,這個半島美女年餘未見,更是漂亮了!

翌日,長安各大報紙正版報道唐王歸來盛況,對唐王出巡的過程一步步進行詳細解說。其中對樊離禰嵩的事跡也深挖報道,建議皇上對支持唐王的隋民進行封賞。另一方報紙則開始指責說,將領升降有相關標準,朝廷對有功子民自有製度賞罰,不必由皇上再次法外加恩。

報紙說著說著就說到近期倭國對唐王進入濟州島、北海道行為的指責上來,進而提到倭國抗議大唐兵加無辜小國,師出無名,再次提到高表仁使倭受辱事件。《長安日報》和《南山書院報》對禮部三品官員高表仁聯合采訪,請他談談對當年出使倭國的細節和感受。

一些跟風報紙開始對倭國天皇來曆進行推敲研究,對倭國曆史開始深挖細究。挖來挖去,以為新羅高僧的話被挖出來了,他在一張羊皮古卷上找到倭國曆史記載:確知倭國第一代神武天皇不是生長於日本,乃乘天盤船自高天原飛降者。天盤船謂航海之樓船。‘飛降’謂操縱風帆而來,‘高天原’乃海外之一地而言。推斷出第一代天皇現世時值中原春秋時期,約當時春秋齊恒公葵丘之會一匡天下的時候。此時距徐福出生還有400餘年。之前挖掘的素材是徐福三次出海,三千童男童女被送往海外,他的後代就任天皇,三千童男童女通婚繁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