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百一十四章 貞觀大字典(1 / 2)

李正從北海道回來的時候,見到自己從未謀麵的第十四個孩子。有一個陪嫁滕妾張氏女懷孕未能同行,她留守等候在長安唐王府,是王妃王穎的姑表姐妹,叫張易娘。張易娘在主子離家不久,就為唐王生下一個兒子,如今已經一歲,快會走了。李正抱著孩子,親自為他按照字牌取名為李景炳,感動得張氏眼淚嘩嘩直流。李正很溫存地摟著這個可憐女人,很體貼地問,讀書了沒有?娘家怎麼樣了?有沒有兄弟什麼人?

張氏回答說,從小就遇到災荒被賣掉了,連家人叫什麼都不知道,隻知道自己姓張,在太原王府被人喚作張易娘,哪裏去找什麼家人。感謝唐王,自己在進入唐王府後,努力學習,已經掌握很多知識,還在繼續讀書呢!

李正安慰道:很好!繼續努力學習,開擴眼界。將來兒子就是獨當一麵的郡王爺,一個富有學問的母親對子女教育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一席話,給了張氏滿滿的信心。

李正覺得,有時自己就是一台機器,配種的機器。像這個張易娘,青春年華就這樣葬送在唐王府的深宅大院裏了。她原本應該有著自由快樂的戀愛婚姻和家庭,現在像金絲雀一樣被關進籠子裏,失去自由,也少了許多歡笑。但自己有能力改變這一切麼?他們在自己庇護下還能有個歸宿,要是離開王府,她們一定會有比現在更多的幸福嗎?隨即,他又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我就該兼濟天下嗎?

李世民開始送給李正的十名美姬在山貓娶走虞珍之後,其餘女姬也相繼找到歸宿,大多是唐王府下屬護衛或工匠。虞珍現在的作坊生意如日中天,不管是成衣製作,布匹批發,都是長安首屈一指的大商人,手下工廠裏的工匠裏,光四級三級工匠就有二十多人,這些人憑著腰牌標誌,出門就會遇到禮遇,比見到縣官的規格還高。

綠衣紅裳二姐妹搞的毛紡廠,產品在長安市麵上見到的較少。一部分外銷到北方草原和寒冷地區,大部分被軍方包銷了,長安街頭誰在冬天穿得輕薄,瀟灑自如,那不是人家沒錢穿皮襖,那是非富即貴的關係戶,人家穿的是“羊毛衫”,懂不?

現在工匠行情大漲,一般工匠工資超過朝廷四品官俸祿,成績突出還授予閑職散官,地位也因唐王庇護而提高,嫁給工匠沒有什麼丟人。

她們都是超過二十歲的大齡老美女,本身才藝雙全,又在唐王手下接受再教育,思想境界開闊不少,不想局限於相夫教子的生活,大多在唐王府屬下產業開設分號,依舊為新娘家唐王府做貢獻。

李泰在迎接唐王時慚愧的回答王叔問話,他的同文館招攬三百多人參與編纂被唐王命名為《貞觀大字典》的工具書,目前還未完成一半。李正很好奇,就答應抽空前去看看。

李正在越王府所在大街上的同文館裏看到的景象叫他大吃一驚。五進五出的大院落裏,用李正提倡的漢語拚音方案的蝌蚪文字母順序排列的序號大牌子掛在一個個房間門口。每間屋裏擠著至少十個人,大案子上方懸掛著今天正在工作的內容,一個大大的漢子“裏”,有人在書寫,有人在念書,忙碌著查找各種典籍資料。

李正進屋,眾人過來參拜,李正阻止了,笑著說:我就是隨便看看,你們繼續。李泰抽出一疊整理好的字,交給王叔看。李正笑了起來。字典第一個字按音序是“啊”,這個字就被整理出十幾頁,硬是從字的來源,什麼韻部、形聲、會意等等方麵把個“啊”字出現的來龍去脈解釋得一清二楚。

看了編撰進程,字數已經確定,現在就是在添加注釋。

李正就對跟隨的幾位翰林編修在小會客廳說:“你們的思路不對啊!首先,你們要了解自己在幹什麼?你們是在為很少識字的小學蒙童編纂工具書,這本書要簡便實用。這本書裏要收錄常用的兩千到兩千五百字,考慮到書的頁數,雙麵印刷後不能超過五百頁,那麼每頁例字字數就得有五個,你們搞的一個字就十幾頁,那個字典該有多少頁?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學生使用時,隻是根據部首筆劃查字音,或者根據字音查筆劃或部首,再就是查看這個字的簡單字義解釋和組詞,不是每個人都去做學問的。”

“所以說,這本書你們搞複雜了!”李正總結說。

李泰羞愧不已,說:“王叔,那該怎麼辦?推倒重來吧!”

李正說:“別!該怎樣做還怎樣做!你可以從各屋裏抽調一小部分人重新整理嘛!編一本專業的《貞觀大字典》,把能找到的字都編進去,盡量詳盡一些。再編一本簡易的《貞觀小字典》,就收入2500字,專門為小蒙童使用的。豈不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