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百二十一章 東征倭國(1 / 2)

六月,遠在吐蕃的侯君集終於電報發回好消息,十二萬大軍在象雄國經過年餘的修養適應高原氣候後,在天氣回暖後,一鼓作氣,直搗黃龍,攻入邏些城,和多股之前在吐蕃各地流竄作案殺人越貨的唐軍小部隊勝利大會師。侯君集想起電報所述的唐王兵不血刃、零傷亡占領北海道和琉球就鬱悶不已,為報複讚普抵抗,默許少壯派的年輕軍官率三軍對吐蕃貴族、喇嘛、藏兵殺搶無度,邏些城血流成河。隨從軍隊象雄國軍馬也趁機殺人放火,一些無辜民眾受到波及。

隨軍的書院炮隊觀察員和軍隊監軍把報告電傳會長安,李世民大怒,連夜組建調查組,調派右武衛大將軍弓月道行軍大總管梁建方、幽居長安的原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王,會同西北戰事稍停的李績,由李績為主,持尚方寶劍,對邏些城屠城事件進行調查。

平倭大軍由新羅道行軍大總管李靖掛帥,八月初一升帳,初五點卯出海,用電報指揮作戰。北海道一部,程咬金率一萬人兵分兩路沿著陸奧灣兩側由北海道南部向本州島渡海登陸。琉球國大將涼邁率五千本地土著士兵用大唐提供的武器盔甲,乘坐大唐海船由九州島南端登陸。

李靖率大隊早已集結在對馬島上,分兩路同時升帆啟程,一路直撲九州,另一路提前出發,登陸地點為隱歧島以南的鬆江一帶。一時,船帆遮海,蔚為壯觀。這次戰事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使用電訊指揮,被史官載入史冊。

李正躲在書院大型實驗室裏,麵對一堆五顏六色粉末液體,忙個不亦樂乎。酚、肽、苯、萘、烷,分子式、公式、換算、配比,蒸餾、萃取、提純、升華,合成、分離、加壓、加熱,精確到微克的精致天平不停地晃悠。硬是重溫大學化學課程,深化進修碩士博士課程,學習李浩硬盤裏的化工知識,把自己一個小小三本大學生水平硬是自學進修到化工大師級別。人家學習的都是某一個專業,李正可是搞得全科,還得是大師級,不,宗師級別的。

好在李正有特殊智力和體質,過目不忘的特異本領給他帶來不少便利。弟子往往還在尋找記錄,他一口就說出試驗原料的位置數量。數百個學生隔著玻璃在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課後模仿著重複實驗。

李正忙得連今年八月的科考都沒有過問,隻是給皇上一個建議,說,最多錄取一萬人,之後和去年一樣繼續學習就是。

八月這個月,成果慢慢就紮堆出來。由於有電腦指導,實驗目的明確,過程清晰,少走了許多彎路,根據合成物分子式,建立分子結構模型,不斷弄出令人興奮的結果來。

八月初六,水楊酸搞了出來,接著順理成章地,阿司匹林溶液就有了。

八月十一,氨水問世。

八月十二,另一個小組經過反複的實驗,複製出理想效果的小麥田除草劑。李正命名還是麥草光。

八月十四,另一個研究方向的小組不甘落後,按照分子結構模型,搞出水稻田的闊葉除草劑。李正命名神鋤。

八月十八,一代廣譜殺蟲劑問世,有成品粉劑和半成品溶液。實驗證明,在這個毫無抗藥性的時代裏,沒有那種害蟲能抵禦它的威力。李正取名為滅蟲靈一號、二號。實際藥品,一個是六六六粉,一個是滴滴涕。

八月二十四,書院火藥實驗室的李五終於搞出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藥----黃色梯恩梯。

八月二十六,繼水稻田闊葉除草劑問世後,旱地的大豆田裏尖葉除草劑倉促問世。

書院其它實驗室也成果踴躍:張新製成巨大汽艇,輕質鋼筋(他不知道是什麼合金)為骨架,蒙著拚接的薄牛皮,裏麵的支架比書院教學樓還高大,外麵蒙著的牛馬皮用空了唐王府庫存,塗有防漏氣塗料的混紡布料連裏麵氣囊帶外麵用了上萬匹布,混合油漆的密封膠水用了五千多斤,光是內部外部固定的纖繩就六百多根上萬米,用料總重量達110噸,外麵用64根纜繩係在巨大的預製水泥錨塊上。占地三十餘畝的龐大身軀很是壯觀嚇人。李正當初給出的選項是熱氣球和汽艇二選一,張新在熱氣球負重升空失敗兩次後就放棄了。先搞個小型汽艇,驗證唐王書中的那個公式,之後就大膽設計這個巨型飛艇。

李庚代理負責的大型水壓機完成第一次試車,鋼錠不經加熱在巨大砧板上如揉麵一般被擠壓成冷軋板,工人們歡呼一片。

李儉在一對好基男長孫衝李恪幫助下,設計出完整的汽油機圖紙,正在用木料製作模型。

唯一有困難的還是孫思邈的實驗室,青黴素提純實驗已經完成,批量化生產還沒有什麼結果。

九月初,倭國戰事告一段落。大軍登陸之後,意想不到的結局出現。程咬金大軍在人煙稀少的九州北部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長驅直入。

鬆江登陸的兩萬唐軍是由遊俠混混為主力的,帶隊的被李靖有意無意的任用一個歸附的山賊強盜出身的叫做丁達生的將軍,據他說,他和在倭國失蹤的丁老六還是同族兄弟。丁達生一路要強勢表現自己,在他縱容下,這支軍隊流氓本性得到最大發揮。隨軍監軍和書院紀律監察把報告寫了一大摞,被丁達生的隨行書記官,南山書院派來的參謀長給壓下了。朝廷監軍和書院監察當然要看到,不過,想起唐王對倭國態度,商量一下,就不再言語,隻是照例輕描淡寫地寫一份報告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