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津家主老熊津和兩個兒女都有紅包大禮盒。熊津的大禮盒裏,一個木製的精致船隻模型,一張他急需的合作合同——大唐朝廷在九州南部長崎建設大型造船廠的合同,這是他為他龐大家族爭取的第一個朝廷項目。他已經得到皇上的賜姓,皇上和朝廷根據他所處位置,賜姓東海,老家主如今就叫東海熊津。
他的兒子東海浩明得到的大禮盒裏,放著一把唐刀和一份任命書,大唐禦林軍騎都尉的任命書。他的女兒得到的是一套昂貴化妝品和一套書。關於企業管理方麵的書。
回到家,拆開紅包大禮盒,父子心事落地,女兒卻哭了。按照她理解的唐王意思是,她不夠漂亮,也不夠智慧。東海熊本卻知道,唐王的本意。
之前,他根據傳聞揣摩唐王愛好,搜羅一批倭國大戶人家二十名絕色美女,全是十六七歲處女,秘密送到唐王府,結果,唐王是收下了,還給了相應獎賞。不過,立即,唐王把這批女子送進書院的下屬醫護院,準備學習之後,分配充當醫院護士。熊本被告知,可以搜尋男女孤兒,送到書院學習,但選美之事,以後就不要搞了。唐王已經有十位王後王妃,以後不會再有王妃入府了。
老熊津和兒子東海浩明一合計,全家連女人的首飾、皇上賞賜都拿出來了,集資出百萬貫家產,投入到唐王的火力發電廠裏,雖然在幾千萬的股份中比例不大,投機成分暫不去說,但那份傾家蕩產全力支持的精神叫李正感動,指示報紙輿論大力宣傳,這可是個典型事例,歸屬大唐的先進代表!
初一的報紙開始大肆報道唐王隆重接待李羌張成甲的新聞,在民間引起強烈反響。又報導倭國舊臣權貴歸順的始末,這次縮衣節食、變賣家產,據說連皇上賞賜、女人首飾都典當出去,全力支持唐王新建發電廠,說明他的家族已經對大唐有認同感,歸屬感。後麵具體對熊津家成員、發家曆史、現在狀況分析剖解,一時,長安人對新來鄰居熊津家好感倍增。
初五,859年第一次大朝會,李世民宣布幾件事情:一是,頒布全新法律《交通法》,規定人車必須靠右行走。李正冷眼觀看眾人反應,看會不會出現神問題?停了一會兒,果然就有人問:人車都走右邊,左邊用來幹什麼?李正坐在皇帝座位下方,看著李正大笑幾聲,李世民也是笑了。二人早就說過這個笑話,打賭說有人會中招。這次李正贏了。李正舉起手搖了搖,提醒皇上中午就吃宮廷熊掌。李世民點頭,繼續說話。至於問話那人,在皇上發笑時就醒悟過來,羞得鑽地無縫啊!人家新灞橋上搞得單向行駛不就是靠右行駛嗎?
第二個事是,李世民決定,在上元節晚上,舉行宮廷盛宴晚會。模仿唐王府春節晚會,擴大規模,邀請更多諸國駐京人士、番邦屬臣、各地勞模、優秀臣工人員,用電報通知。距離太遠的就算了,來年按照唐王建議,三四月就開始準備明年春晚。總結說,晚會形式是個好辦法,可以拉近君臣民關係,又可以表彰優秀先進。這個提議不花戶部的錢,由商人冠名讚助,商戶可以得到“禦用”二字的冠名,真是好辦法啊!戶部要做的隻是底下人跑腿功夫,所以全員通過。李正眯著眼,心中歎道:和後世的政府一樣,還是喜好這個啊!
第三件事是,計劃拆除搬遷朱雀門外十六坊,建設與大唐帝國地位相適應的帝國廣場。這個就需要大臣們拿出拆遷方案。此語一出,引起大臣強烈反對,關係上萬家庭的搬遷,動作太大。
李世民說,當前大唐已無外憂遠憂,帝國地位日益崇高,但都城因城牆所限,無法擴容,城外的百姓也是自由散居城外十餘裏之外,需要重新規劃,重新設置管理部門對其管理。借此機會,拆遷城中部分坊市是完全有必要的。所騰出的空地不再建設住所房舍,這片地方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長安以後將是一座不設防的無城牆大都市,讓所有來到長安的百姓和外邦人士感受到大唐的威儀。
李世民這樣說,眾人也無話可答,隻能執行。李正適時插話:“這個事嘛!本王建議下哈!無論涉及到百姓還是王公大臣,按照實際住居麵積,在城外選擇同等麵積新宅進行補償,被拆遷戶不須花費任何錢就可以住進同樣大的新屋。新宅在某個地方規劃好後,由戶部工部負責建造,檔次不能低於現有標準。本王再次建議,建設標準應該采用書院建築隊的新房標準。至於選址,就由大家商議,諸位看如何?”
早說嘛!幾百名大臣們議論紛紛,雕梁畫棟算什麼?能有唐王府那樣的玻璃窗的新房才是引領潮流新時尚啊!不要說百姓家庭了,就是朝臣家大業大也會趨之若鶩,想盡快遷入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