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回到陸威爾城,這裏已經是個人群熙攘的集散地了,開始有商鋪和旅店出現。連綿幾十裏的營寨燈火通明,和中型城市一樣,到處是上岸歇息的人群。這次到達的是第四批劉弘基帶隊的船隊,100艘船上共運有十萬餘人,移民來自長安、洛陽、山東,是自願追隨唐王的平民百姓,其中包括一部分申州百姓。
平民賣掉自己積累多年,甚至幾代人積攢的家業,田莊;小地主變賣自己的土地;商人賣掉商鋪門麵。響應唐王號召,追隨唐王來了。
既然都是真心相隨的子民唐王李正是不會叫他們吃虧的。所有土地、商鋪、房產都被唐王府下屬企業溢價收購,一些功勳田、永業田則被官府按照政策市價收購。那些政府封賞的田當然還得政府回收,李正指示唐王府不得參與。家產土地的變賣咱不能參與,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報名移民,咱對這類人進行補貼,官府總沒話說了吧!
船上還有一批特殊人群,是2000餘名道士和3000名宮女,宮女是皇上賜給開疆拓土的功臣模範士兵的,道士來自各地,都是申州道士互相牽扯的各地道友。這批特殊人群要在此等候,將乘坐飛艇去唐西馬城工作、安家。營寨裏的房子帳篷住不下這麼多人,山坡上無數帳篷搭建起來,那是下船等候派遣的工匠和普通移民。也有膽小的移民家庭一直住在船上,他們隻是下來買一些食物就又回到自己小艙裏。
唐王到達陸威爾鎮時,時值掌燈時分。留守士兵把唐王座駕飛艇固定在大樹林中,那是森林中的一片開闊地,四周留有大樹根部用來拴纜繩,天然起降場。
李正和劉弘基商量之後的規劃。這批移民除了那些特殊人群五千餘人外,全部繼續登船南下,沿著西海岸往南,他們將繞過陡峭的西海岸,繞過合恩角,再由東海岸北上,一部分到東部的巴拉那河流域的潘波斯草原,一部分部將繼續北上,最終落腳點是南回歸線附近巴西的聖保羅一帶。說起繞路,李正一陣頭疼,要是巴拿馬運河修建好,哪裏用得著跑那麼遠的路?自己這裏來回也不方便啊!後世教材上說,巴拿馬東麵加勒比海和西麵的太平洋水麵高度相差六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把運河挖通,成了一個放水溝,那就不妙了!運河中間河流湖泊是很多,河床肯定比海口的高,要是河流裏的水直接流入大海,再在東邊海水衝刷下,會不會變成一個峽穀?若是不能行船,那時,連修橋都困難了,就不值當了!
李正安排褚遂良帶著飛艇隊把陸威爾基地滯留的特殊移民轉移到唐西馬城,安置下去,這項工作由參謀部弟子協助安排。另外調派裴行儉將軍帶領大隊人馬乘坐飛艇趕往南部預定地點,開始安營紮寨。
李正自己則在山坡上那一排倉庫擺起龍門陣,用盈厭鼎繼續複製工作,叫移民壯勞力往船上搬運補充物資。
兩天後,補給充足的船隊清點人頭後全部上船,繼續航行。
船隊沿著海岸線向南行進,一艘黃紅相間色彩鮮豔的巨大飛艇在劉弘基船隊上空越過,船上無數曬太陽看山看海的‘旅客’知道這就是唐王專屬座駕。他們現在不知道唐王有多少個這樣的飛艇,有的人抱怨身邊旅伴,要是晚報名幾天,說不定咱也坐一回飛艇,上天看看。 更多人反駁說:你那麼瘦,小心大風把你吹走,聽說上麵風很大,比下麵冷得多。你在機器房旁邊住著,這個冬天連棉衣都沒有穿吧?
唐王李正的飛艇飛越安第斯山脈,然後向南,順著巴拉那河向南飛,直到與薩拉多河、烏拉圭河交彙處,也就是後世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北的城市洛薩裏奧和巴拉那市之間,看見裴行儉高高飄揚的旗幟才緩緩降落。根據地形,這裏被李正惡搞地取名為三河灣,意思是三條河流交彙處,其實,移民點與三條河流離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