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四零章 辛苦的一年(1 / 2)

二月十五,在汽艇指引下,探險船隊沿著亞馬孫河順流而下,到達預定地點,那個地方在聖塔倫附近。探險隊在這裏墾荒、開拓、築城,這裏後來被取名叫做東平城。東平城由龔益負責建設,參與軍民四萬人。

二月底,北美的東安城開始春耕,褚遂良調派一百六十輛鏈軌拖拉機去參與墾荒。

三月初,唐西馬城西山的鋼鐵工廠點火出鋼。

三月十五,東平城啟動城建工程,同時,新組裝好的一百輛拖拉機開始墾荒,亞馬孫平原森林開始被損毀。三月底,又有二百輛拖拉機進入墾荒行列。

四月初五,船隊為東安城、南寧城送去大批油料。

四月初八,為了各地之間物資加快運輸速度,唐王一次性再組裝生產出八艘飛艇,這次沒有使用盈厭鼎功能,完全是皇家書院自主創新製作的。

四月中,東安城唐王弟子在某地鑽探勘察發現石油,隨即開始在此地的建設開發工作。

五月初,唐王的皇家書院在唐西馬城建成,五月初十,書院由低矮的平房整體搬遷進入新書院。舊址被推倒重建,那裏是皇家書院的附屬中學校園。

皇家大書院,定於七月初一開學。計劃招收三千人,所有新生均由皇家飛艇隊接收入學。

五月初,來自中原的三百條海船送來十四萬多人,他們是各世家家族派遣的海外墾荒團。新唐海關部門給了他們暫住簽證,如果他們停留在新唐五年以上,且沒有和刑事民事案件發生關聯,可以再提出永久駐留申請,也就是落籍戶口。

墾荒團不是安分守己之輩,在購買荒原地皮、購買機器墾荒之餘,他們迫不及待的組建探險隊,開始尋找異邦的珍奇寶貝。

五月十六,世家墾荒團在亞馬孫河捉住一條長達四十米的巨蟒,死亡六人,輕重傷35人。次日起,唐王決定,有條件地放開軍火管製,部分槍械允許在重金保證下有條件向特殊人群發放。

五月中旬,唐西馬城的玻璃廠開始出產品,產品設計、種類、花色遠超中原。

同時,化工廠下屬產業也開始推出輕工產品。

五月低,運輸移民的柳三郎劉弘基船隊一百六十艘一次運來世家兌現的移民十萬人。駐紮在陸威爾城,等候被分散運輸安置在南北美各基地,這些來自中原和周邊各小國的異族全部被打亂秩序重新分配去向。

六月初,李三李七的160艘鐵船隊和商家世家的第二批墾荒團船隊150艘,混合著駛進陸威爾城。隨後,這兩批近500餘艘船的龐大船隊滿載新大陸收集的珍貴木材、奇特樹苗、珍稀動植物和許多象牙珍珠瑪瑙等物。其中紅薯、辣椒、花生和一些蔬菜種子,橡膠樹苗是唐王指定要運回的。

到此為止,在船隊和飛艇運輸隊努力下,原定移民數目已經完成一半。後續數目繼續增長的移民主要是少數民族那些兩三個代替一個漢人增加的。那些世家們會不會搞黑奴販運?褚遂良也顧不上了。

國王李正指示,國內今年不再增加移民定住點,所有飛艇除必要的八架用於國內流通外,所有的二十四架全部轉移到運輸移民上來。爭取年前完成移民計劃。

六月底,繼唐西馬城水泥廠南寧城、馬蘭城、陸威爾城、東安城、三河灣城、鬆原城和上海城之後,另外十九座城市的相關工廠也全部開始出產品。

七月初,東平的唐王弟子在東部山脈勘察探險中發現銀礦,這是在世家探險隊勘查過的地域的新發現,推翻了他們原有結論。

七月底,各地的糧食收成結果上報彙總,夏糧再次喜獲豐收,小麥玉米水稻產量可使一百餘萬人吃上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花生的人工種植有了成果。李正關注的食用油料生產在農科所精工所合作下,選擇最肥沃的土地,一次性種植了四百畝花生,這是印第安土著能找到的所有種子。為了增加產量,李正從空間拿出幾乎所有的複合肥一百袋,空間隻留了二十袋,采用後世播種機的精播功能,把所有的種子播種下去。

隔三差五的,李正還去花生地裏看看。現在既沒有包衣劑,又沒有花生三遍藥噴施劑,真的害怕嬌貴的花生染上什麼病菌,旺長或蟲害。

收獲季節到了,大批種植移民在參觀團參觀無數次之後,終於開始收獲。人們排隊站在地頭,和當初紅薯土豆一樣,對於埋藏在土裏的果實,人們無從下手。李正示範一下,拔掉一顆花生,觀察果實的果蒂,看有無脫落現象,如果有,還要在土裏扒拉兩下找出來,收進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