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外基業 第一四三章 地中海大營救(1 / 3)

臘月十六午後,新安集貨站集散地,無數裝滿箱子、麻袋的膠皮馬車把一車車貨物卸載後立即返回自己貨場,再次裝運。這些都是一些常用的物資,有的是向民營工廠采購的,像皮靴、皮手套、肉幹、鹽油調料之類;一些物資是皇家工廠提供的,像毛毯、皮衣、毛衣之類。軍工物資在另外的貨場,也在緊急集中。這些物資都隻是附近的倉庫庫存。

連續兩天的報紙上全麵報道唐王回到長安,對唐王建國新唐事實詳加描述,對新唐新大陸的建設進度也詳細報道。第一版同時堂而皇之地報道唐軍在西域羅馬戰事失利,不再遮遮蓋蓋。編者導語說,唐王也就是新唐國王李正將於十六晚啟程,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民眾情緒被煽動起來,聽說前線唐軍還在冰天雪地戰鬥,由於補給線太長,物資運不上去,群情激昂起來,紛紛把家中準備的年貨奉獻出來,送到官府衙門和南北衙十六衛大營門口。

更多的軍用物資在河口鎮貨場,那裏已經是個大鎮,更方便物資流通。

李正背著手,站在高處,神情憂鬱地看著忙碌的人群。

4點整,貨場中心降落一艘飛艇,龐大的氣囊上兩麵寫著巨大的“唐”字,旁邊一個一樣大的唐王府標識圖案。貨物被禁軍士兵快速裝上飛艇,由於起降場太小,隻能一艘一艘裝貨,裝好立即起飛。這批被改裝的飛艇裝有六台柴油機,增加兩台機器,是為了對抗強勁偏北風的。

大冬天裏,禁軍裏的小夥子都光著膀子,汗流浹背地奔跑著往飛艇上扛運麻袋箱子。他們為能夠在唐王飛艇上幹活而自豪,那裏還去顧及圍觀者關於禁軍幹雜活的議論。

圍觀百姓是近距離觀看這些唐王小仙師的寶貝的,一個個議論紛紛,激動不已不停給扛著抬著麻袋木箱的士兵鼓勁。“小個子!累得夠嗆吧!昨晚去怡紅院了吧?要不,哥哥替你一會兒?”

5點半,第一艘飛艇起飛。等上了天空一看,長安東火車站方向、南山書院方向、西北方河口鎮方向有三艘已經升空。鮮豔的色彩在夕陽下閃耀。第一批一共四艘飛艇編隊開始加速往西飛行。李正把留守書院和幾乎所有弟子全部調出來,另外還有兩個大人物隨隊出發——漢王李元昌和太子李承乾。

李元昌這一年來過得滋潤瀟灑,那兩本彩票細則被他的幕僚們學得滾瓜爛熟,運用得熟練自如。一年下來,掙得錢財十幾萬兩,這些錢又被他投資在鐵路建設上,照他計算,十年八年後,他也將躋身於大唐富豪之列。對於權力,他也看透了,沒有實力,沒有軍權,不可能搞什麼造反的,造反這個詞在他心裏已經是個笑話。

別說他了,就連嫌父皇李世民春秋正盛,自己接班登基太晚,動了歪心思的李承乾如今也變得老老實實。在隴西隴州府老老實實地做刺史。據反映,他關注民生,推行新法種植,發展畜禽養殖,努力給百姓減稅減負,轄境之內路不拾遺,連續三年沒有發生偷盜刑事案件,官聲良好,今秋官員考核三個優!可以提拔到關內道單於都護府任職。這不,等回京城過完年就要履新了,恰逢西域戰事變化,在李世民私心作怪下,為給兒子增加軍中威望,被派到救援隊遠渡萬水千山去鍍金來了。

李承乾是第一次乘坐飛艇,和李元昌一組,先行出發。李正作為第二組領隊,在十點之後率領兩艘再次升空。等了那麼久是因為物資送來太慢,幾乎貨物一到,立即就不見了。李五送來幾十車緊急趕製的特殊物品,被李正收藏進了死寂的李振棠空間,那是書院的秘密研究物品,一種特殊炸彈——燃燒彈。要是在這個集鎮上不小心搞爆了,可能會連鎖著燒掉整個小鎮。裝運的禁軍軍士們換班輪流上陣,這班一上場,發現大堆箱子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