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情。”沈皇後眉頭緊蹙,攥著茶杯的手用力到發白。
她知曉夫君對賢王有執念,卻不知夫君命不久矣,林澤昱身體差勁那麼多年,每年太醫都說要不好每回都挺過來了,眼看如今日漸康健,怎麼就……
沈皇後呼吸發沉,人總不可能預知自己的死亡,像陛下這樣閻王門前邁了好幾個來回的,更不可能因為“身體不適”就覺得命將絕。
除非他做了什麼傷身體的事,又或者他決定那個時間死去。
這道理沈皇後明白,林玄陽也明白,林宣想到更不難。
一室沉默,林玄陽不敢出聲打擾母後,拚命給傻兄長使眼色,希望傻兄長轉移話題。
沈皇後忽然歎口氣,道:“你攔不住他。”
她的聲音很疲憊,也很無奈,語氣裏帶著幾分嘲諷:“他連我也瞞著,就是知道我會反對他的這個選擇,現如今已晚了。”
林宣難過得很,可事已至此,確實不能沉浸在傷心難受的心情裏,需的把原本的布置做好,才不枉費父皇的一片苦心。
也便是在此時,民間忽然有了新傳聞,道是陛下沉迷煉丹,因而暴虐無度,前些日子罷黜官員、關押祁先生,全是帝王暴虐的證據。
這個本是令人發笑的傳聞,可緊跟其後的另一個傳聞,令林宣不安起來。
那傳聞說,太子意圖謀反,因而才有了先前的傳言,那妖道的來曆大概也跟太子殿下有關。
又道陛下中意二皇子,以太子這兩年的巡遊就看得出來——若當真把寵信太子殿下,怎會放心叫他巡遊。
誰都知道,太子一路上受到二十餘次刺殺,這些危險百姓都看得出來,如陛下這般聖明的人難道會不知道嗎?
普通百姓尚不願意孩兒遠遊,尊貴如太子,好吃好喝地伺候著,怎麼就突然命他去巡遊了?
更何況,陛下之前身體身體無恙,怎麼太子一回來就有問題了呢?
種種言論不止出現在皇城,還在別的地方大肆宣揚,一看就知道是誰放出來的,卻偏偏不能捉。
林澤昱為何不直接對賢王下手?
名不正言不順!
妄議聖上本是罪名,可在這件事裏,若真抓了人,隻會讓流言隱於暗處,正常流程抓人也會成為林宣心虛的證據。
林澤昱設的這些局,就是為了給林宣一個名正言順攻打瞿北的理由——妖道確實是賢王的人,他也確實有謀反之心,林澤昱不過是把這些擺到明麵上來。
宮外風向的改變傳到林澤昱那裏的時候,林宣也已經收到消息,躊躇片刻後,還是決定去尋父皇。
他心中有幾個法子,有些猶豫該用哪個。
一是按兵不動,私下嚴查,二是光明正大地宣楊這事,引蛇出洞。
跟林宣的慌亂不同,林澤昱顯得淡定許多,看著林宣的目光滿是鼓勵,“具體說說?”
“若要按兵不動私下嚴查,對現如今的流言就該安撫為主,慢慢打壓,外緊內鬆,以防逆賊摸到消息逃走,好處是溫和,壞處也很明顯:這樣溫和的查處恐怕難以抓到逆賊。”
“光明正大的宣楊出去則是硬碰硬,比誰的洗腦功底更厲害罷了,與此同時嚴查此事大肆抓捕逆賊,好處是抓到逆賊的幾率更高,壞處會有許多人覺得我做賊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