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蕭兒逐漸愛上琰之後,先是湖邊“不自量力”那一出,算是與琰袒露了心跡,那時候的蕭兒對於感情這件事尚有些稚嫩,很容易就患得患失,當然這也是愛情中的常態,但那段時期的蕭兒其實是非常敏感的,比如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像越青歌之類的情況。
然後就是琰出征之前,蕭兒終於能夠勇敢地麵對自己的感情,不顧一切地,奮不顧身地,甚至不惜為了一個遙遙無期的未來而與第一個給自己溫暖的爵劃清界限,那時候蕭兒對於所有感情都處於一個渴望階段,親情,愛情,友情……
之後被夏君盛俘虜則是有一個蛻變期,先是被俘虜期間不顧自己性命地為琰掃清障礙,再是被琰親手射殺墜崖,整個人被傷得徹底,絕望,求死,失憶……那時候的蕭兒算是真正的被傷得徹底,經曆誤會,放棄,逃避等心理曆程。
接著是蕭兒決心離開琰,與爵遠走,卻遇錦陌塵埋伏設計,解開與琰的誤會,卻失去了爵,同時不得不親手將自己在琰的記憶中抹去,此刻蕭兒的感情得到升華,整個人亦有了一次不小的成長,尤其是替爵報仇時決意屠島到後悔再到親眼看著琰替自己拿主意,明白一個領導者的意義。
後驚險產子與入宮,蕭兒走上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愛情的寬度與深度再次得到延伸,亦與琰一同完成了一次感情的曆練,尤其是漪瀾殿之殤給蕭兒造成的毀滅性的傷害,幾欲自殺……之後便是選擇忘記與放下的過程,這又是一次考驗,當然這一次主要是改變了琰,讓琰終於學會如何去愛一個人。
最後一次是蕭兒生產之後的三年昏迷,作為蕭琰迎來幸福的終極考驗,這是一場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考驗,當蕭琰最終重逢之後,便是再也沒有任何阻力能將二人分開了,他們對彼此的愛都是深重而成熟的愛。
這就是萱所想象中的最美好的愛,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的?
而其實性格方麵,蕭兒身上也有太多萱自己的影子,那種小別扭小善變尤其像哈哈,但是萱與蕭兒都追求一點,那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萱願意真心與大家相交,並不是因為萱沒見過欺騙、傷害、與背叛,而是萱認為所有這些不美好的東西所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傷害,都不是傷害本身,而是一顆不敢再信任的心,所以萱不願意作繭自縛,把所有僅僅是有可能而已的傷害連同美好一並隔絕……
這就是萱的全部想法了,萱也希望借由蕭兒入宮的經曆告訴大家,選擇相信,並不是因為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欺騙,而是因為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欺騙之外,還有真心。
【琰】
琰的存在,可以說是所有正品質的集合,但琰身上卻並不是沒有缺點的,有時候萱不願意去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物,因為所有性格其實都有正反兩麵,比如琰的癡情,癡情到即便已經忘記蕭兒,卻仍舊守著自己的心,即便裝著一個縹緲的身影,也絕不接受別人。
琰與爵都是極為優秀甚至與接近完美的人,但他們仍然不完美,他們亦如同芸芸眾生一樣,麵對感情會迷茫,會無措,甚至會做出最不正確的選擇……
有的人可能覺得在一段感情中失去自我是一件很悲哀的事,但何謂失去自我?
不是放棄原則,也不是放下身段,而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所有的妥協與讓步都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個人,這樣,算是失去自我嗎?
萱認為不算。
愛之偉大,便在於其能突破常態。
萱從來不堅持什麼固有原則,萱唯一的原則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努力去爭取。
對琰來說,可能如果沒有蕭兒的存在,琰一輩子都不會做出拋棄皇位這種事,而蕭兒的存在,卻改變了琰這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