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白饃(1 / 2)

聽娃說到這裏,王春花才搞明白,原來不吃草的毛驢就是洋驢子啊!

鄉下人沒啥文華,大家都習慣叫自行車管叫養驢子,或者是洋車。比如(火柴)洋火,洋煤油,國外傳進來的東西,蠻啥都帶一個洋字。

“哎呀,那得多少錢?”

王春花掃磨出來的麵粉,一邊盤算道:“一頭驢崽子都得好幾十,都得我們積攢好幾年哩。”

“上次,因為你傻柱家,咱們家老底子都被掏空了,要不還真能再買一隻驢崽子養大哩,你傻柱叔倒好,直接到外麵享福,一直還沒回家!他家裏頭,你二爺爺誰,也沒帶兩條鹹魚串個門,連個謝啥的都沒有過!”

“真是省吃儉用過苦日子,到頭啥好東西都沒落下,盡跟著人後頭受罪吃苦嘞!”

一輛鐵驢子,市麵得一百五十塊。

當說出鐵驢子價格時,王春花被嚇了一跳,臉色變了,說:“哎呀,俺滴娘嘞,要這麼多錢?怕是得攢十年的錢,才能買上一個吧?這洋驢子也忒貴了吧!”

“不行,不行!要是有這錢還不如買三頭驢嘞!”

吳富貴(憨蛋)在旁邊傻笑,繼續像是一頭年輕力壯的驢子,拉著磨石往前走。

他有自己的想法,在縣裏頭上學見的世麵也挺多。思想上,跟屯民是不一樣的,眼界更加寬闊。

他知道,在屯裏待著,隻能種一輩子地,跟爹和爺爺一樣,繼續窮一代,窮一輩子。想要富裕,就得走出石頭屯,走出這片窮山裏。

走出去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將是過上好日子的第一步。

在縣城裏上中學,吳富貴可謂是見多識廣。就拿他們老師來說,人家一個月就能掙二三十塊工資,這得他們一家子人,種多少地幾年地,才能攢這麼多錢哩?人家老師,都個個買了大金鹿自行車,騎在校內校外,真的是極為一陣拉風,引起群眾投過去羨慕的神色。

縣城中學,農村鄉下來的學生,一個班級隻有那麼寥寥幾個人,多數都是城裏人。

在班裏,從鄉下來的吳富貴(憨蛋)屬於鄉下貧困生,每餐隻能吃從家裏頭帶來的一壇子鹹菜藍疙瘩,還有幾十斤的地瓜幹煎餅。長毛了,就拿在宿舍外頭曬襪子的繩子上曬曬。

班裏,一些家境特別好的城裏同學,沒有住宿的。每頓回家都是精麵作成的大白饃饃,啥雞蛋豆腐都是家常便飯。穿的衣服,也都是嶄新的棉布衣服,沒半點補丁。

這些,憨蛋想都不敢想,隻能在逢年過節,攤上豐收時才能吃上。

總體來說,鄉下農村跟城裏不一樣。城裏有工作,工廠一個月也能掙十多塊到二十多塊。

鄉下,就跟石頭屯一樣的。老百姓整天就知道種地吃飽肚子,根本沒有多少閑錢,或者是錢來掙。

聰明的會去城裏打工,不願冒風險的就繼續種地。反正,鄉下不能跟城裏比,沒錢掙隻能種地,再一個物資極為匱乏,也沒啥錢去買。

石頭屯跟城裏的差距,少說也得有十年。

吳富貴更明白,城裏戶口,就是比鄉下的更吃香。城裏人,人家腦子好使,眼界也廣,少受罪賺錢的門道,機會更多!

磨麵是一個費勁又費工夫的事兒。

兩個小時。吳富貴才磨了兩斤多,也就夠一家子吃一頓滴。

但也已經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