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巨石陣中的重重謎團

在人類曆史進入17世紀時,著名的考古學家約翰·奧布裏,在英格蘭南部平原發現了一處獨特的巨石建築。它們規模宏偉,巍然屹立在平原之上。由於約翰·奧布裏是它的首位發現者,因此這些石陣被命名為“奧布裏群坑”。

這些怪異的石頭陣留下了很多曆史謎團。對此,學者們列出幾點令人疑惑的地方。

第一,巨石陣的結構。

英格蘭巨石陣內圈豎著兩排藍砂岩石柱,它最壯觀的部分是石陣中心的砂岩圈,由30根石柱架著兩架弧形橫梁組成,橫梁間彼此用榫頭、榫眼相連接,構成一個封閉的圓圈。這些石柱高4米、寬2米、厚1米,重達25噸。砂岩圈的內部是5組石拱門,石拱門由三塊大石組成馬蹄形,兩根豎著的巨大石柱,每根約重50噸,和一根約10噸重的橫梁嵌合在石柱頂上。這個由巨石排列成的石拱門坐落於整個巨石陣的中心線上,馬蹄形的開口正對著仲夏日出的方向。在巨石圈東北側的一條通道上,其中軸線上矗立著一塊完整的砂岩巨石,高4.9米,重約35噸,被稱為“種石”。

石陣使人最神秘莫測的地方便是這些“種石”。每年的冬至和夏至,如果人們從巨石陣的中心處遠眺種石,就會發現太陽隱沒在了種石的背後,為石陣平添了幾分詭異和神秘莫測的氛圍。

第二,巨石陣的建造時間。

據科學家實地考察後推測,這些巨石陣的建造時期應該在新石器時代的後期,建造石陣先後大約花費了近1300多年的時間。石陣的建造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建造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那時,這些石陣已經初具規模——圓溝、土崗、巨大的種石和“奧布裏坑群”。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石陣建築進入第二階段,在此期間,整個石陣已經基本竣工,這個階段的主要建築任務是建造藍砂岩石柱群和長長的通道。約在公元前1500年,是巨石陣建造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最為重要。在這一階段中,建成了砂岩圈和石拱門,巨型石陣至此完全竣工。

第三,巨石陣的搬運方法。

1932年,地理學家托馬斯探尋到了建築石陣所使用的原料——藍砂岩,這些藍砂岩中的三種岩石種類與在史前巨石柱附近發現的任何岩石都不同,它是一種彩色的岩石。托馬斯發現,同樣類型的三種石頭存在於威爾士的卡梅寧山和富爾特裏岡之間的山峰上,這些岩石在露出地表的自然岩石中都能夠找到。

據推算,建造這個無比龐大的工程需動用150萬餘人工。更讓人驚訝的是,這個規模恢弘的建築完全沒有使用任何輪載工具和牲畜類工具。這個規模龐大的工程完全是由人力完成,沒有借用半點外力!為此,有人提出了疑問,生活在英格蘭南部平原上的人們,他們是如何把這些建造石陣所用的藍砂岩從威爾士運到英格蘭的呢?學者們給出了幾種說法。

首先是英國的一些民間傳說。這些巨石有可能是通過愛爾蘭海運送到修建巨石陣的工地上。對於這種說法,傑弗裏也有過類似的記述。可是,既然在英格蘭南部的索爾茲伯裏平原附近有大量其他種類的石頭,為什麼那些建造史前巨型石陣的人們會舍近求遠?他們為何千裏迢迢地去威爾士選取石料呢?

其次是專家分析的冰川攜帶論。一些地理學家對此種情況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分析,其中著名的凱拉韋教授認為,這些藍砂石是通過冰川運動被運送到修建工地的。但是,研究石陣的大部分專家一致反對凱拉韋的這種觀點,因為很難想象冰川可以一直順利地將其運送到普裏斯裏山或者索爾茲伯裏的平原上,這些冰川不會融化或者受到撞擊嗎?有專家指出:冰川運動把威爾士一小塊地區的藍砂石收集起來,然後通過沉積作用再把它們置於英格蘭的另一片地區,而並非把它們散置於各地。對於自然規律來說,這種現象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布裏斯托爾海峽的南部或東部沒有任何其他散落的藍砂石,這一事實從另一方麵徹底否認了冰川攜帶說。

再者是獨木舟捆綁論。最普遍的解釋是索爾茲伯裏平原的人們把藍砂石和一些獨木舟捆綁在一起,然後通過愛爾蘭海運輸這些藍砂石。但是這種推論很難證實,當時生活在索爾茲伯裏平原的人們真的已經掌握了這些令人歎服的高技術手段了嗎?學者們還在進一步的探索之中。

第四,巨石陣的建造者。

當時,生活在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裏平原上的原始居民們,他們的文明程度僅僅處在能夠維持生存的基礎上。這也就注定了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建造這些難度巨大的巨石陣。那麼,除了平原上的原著居民,建造石陣的是否另有其人呢?對此,人們有著這樣幾種解釋。

首先是男巫建造論。

12世紀時,牧師傑弗裏認為真正的建造師應該是亞瑟國王的宮廷男巫默林。根據牧師傑弗裏所著《不列顛國王的曆史》記載,他認為這些巨型石陣是當地居民用來紀念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而建立的,是受到亞瑟國王的叔叔的委托才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