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眠藥中毒。
川端康成開始服用安眠藥是他在第一高等學校學習的時候,因為年輕時神經比較敏感,睡覺很輕,所以不得不靠安眠藥入睡,甚至結婚後這個習慣也沒變。
川端康成的理發師說,在川端康成死前一周,也就是4月10日時,他去給川端康成理發,當時川端康成躺在床上,顯得十分焦躁,在床上翻來複去地挪動身體、拂掉了很多頭發。川端康成表示,他已經四天四宿沒有入睡了。
川端康成在他的隨筆《安眠藥》中這樣寫道:“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我在報上發表連載《東京人》,整篇共用去500多天的時間。從那次開始,我便染上了連日服用安眠藥的惡習。”看來,安眠藥是川端康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他出現過什麼藥物副作用的症狀嗎?
川端康成的隨筆《安眠藥》一文中描述了他服用安眠藥後迷糊的狀態,並列舉了許多因為藥物作用而鬧的笑話。川端康成的夫人秀子在回憶錄中也敘述了川端康成服用安眠藥的副作用:“他一生也沒有能夠脫離安眠藥。因為長期服用安眠藥,有時藥效一直延續到白天,他曾經有幾次竟然迷迷糊糊地撞在柱子上。”
根據川端康成出現的這些症狀,日本一些研究人員和學者據此推斷,川端康成的確是用煤氣來自殺的,但是在安眠藥導致神誌不清的狀態下才打開的煤氣開關。4月16日,川端離開家來到逗子瑪麗娜公寓的工作室後,已經服用過或者剛剛服用了安眠藥。所以,他處於一種迷迷糊糊的狀態,然後他自己動手打開了煤氣開關。如果這一推斷成立,那麼就不能確定川端康成是否是真的有意自殺了。
四、文學墮落使他精神崩潰。
我國不少研究川端康成的學者認為:川端康成在50年的文學生涯中,作品風格一貫是堅持唯美主義文學色彩。也就是說,他的創作特色是以虛無縹緲的思想為基礎,作品中主要有三個元素,分別是虛幻、悲哀和頹廢,主要反映的是與悲哀相連的愛與死的主題,描寫頹廢的情緒、刹那間的感受和受壓抑的精神,以此來影射資產階級腐朽沒落的醜惡生活。他的後期作品中,這種風格愈加明顯,而且越來越惡劣,幾乎接近於病態心理,把戰後頹廢腐朽的社會風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因此人們說,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墮落風格是有很深的政治根源的。他早期組織“新感覺派”,參與反動的文化圍剿。在侵華戰爭期間,他還充當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軍的新聞記者,在中國進行罪惡活動。之後,日本投降,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大唱挽歌,發表了《憚島術健作》《武田麟太郎和島木健作》等文章,文中滿是日本投降後他那刻骨銘心的憂傷。而且,他還堅持要用文字去喚醒日本人,讓他們去感覺什麼是真正的悲劇和不幸,字裏行間流露出對日本戰敗投降的惋惜和悲傷。
五、因三島由紀夫自殺受打擊。
日本一些文學家和學者推測川端康成的自殺動機時一致認為,三島由紀夫的自殺直接影響了川端康成。1946年,川端康成推薦三島由紀夫,以一篇短篇《煙草》,正式進入了文壇。三島由紀夫的作品前期也屬於唯美主義的風格,作品中主要表現一些病態心理,反映戰後日本社會的腐朽頹廢;後期的作品風格有了轉變,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為已經死去的軍國主義的複活搖旗呐喊。這樣的創作路線,與川端康成的風格是很相近的。1970年11月,三島由紀夫以切腹自殺來煽動軍隊搞政變,但是他最終身亡了,政變也失敗了。川端康成親自主持了三島由紀夫的葬禮,並且還到處宣揚“三島精神”,最終由於受到太多打擊,他也選擇了“以死明誌”。
世界上對川端康成的作品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是日本文學史上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死前並沒有任何征兆,也沒有留下遺書、影像或其他資料,所以人們對他自殺的動機充滿了疑惑,並且還在不斷的探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