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高句麗三王子高定那裏,他的那幾個兄弟,相繼慘死的消息,也傳到了他這裏。加上趙雲、步度根,兩支兵馬的威脅,高定在思考了一番之後,他決定回去和他的二哥高甚彙合。
隻是他還不確定高甚是否能夠容得下他,高定便先行派遣自己的心腹,去“丸都”給高甚傳遞消息,先試探一下高甚的意思。
高定為了怕自己的書信,被人攔截,就一連派遣了二十餘人,拿著自己的信件,分別向“丸都”而去。
在高定的心腹出去以後,其中幾人,分別被賈詡、趙雲、步度根幾人的兵馬所擒獲。賈詡在看完高定的書信以後,心念一轉,計上心來。他讓人去把趙雲請來,吩咐如此如此。
部署好以後,賈詡讓人去劉辯那裏,把先前投降的那些高句麗人的衣服給拿過來。並讓劉辯派幾個比較信得過的,充當此次戰役的向導官和翻譯。
公元188年2月23日,趙雲所部兵馬穿戴好高句麗人的衣服,並讓其中懂得高句麗語言的人,出來向高定喊話,就說是高甚不忍兄弟相殘,遂派遣八千精兵,前來支援他。
並附上高甚的親筆信,高定見這些人都身著高句麗的服飾,說的也是高句麗語言,書信上的字跡,也是高甚的筆跡。在幾樣證據之下,高定心中對於此事的可信度,已經達到了八成。
高定有了這八成的可信度以後,他就覺得這件事情可以信一下。確定好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後,高定遂打開寨門,迎接趙雲等人進入,
剛剛進入轅門地帶,趙雲用眼神示意了幾下自己的親兵。親兵會意,當即拉響信號箭的引線。趙雲憑借著自己的武勇,架著轅門,不被高定的人所關閉。
高定見狀大怒,當即便吩咐弓箭手,向趙雲他們進行射擊。趙雲身邊的親兵見到這些以後。迅速舉著盾牌,放在趙雲身前,以免其被流矢所中。
大約在趙雲等人,堅持了半個時辰以後,賈詡率部前來,高定見先是有趙雲本部的八千人,他們還能夠拚一把,可是隨後而來的賈詡所部,達到了兩萬餘人,更有步度根在後麵窺視。
驚懼之下,高定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帶著幾千名自己的心腹先跑了。主將一跑,高句麗兵馬的士氣,頓時受創,除了一些死忠分子以外,其餘人馬,紛紛跪地乞降。
此次行動的大頭都被賈詡等人拿走了,步度根看的很是惱怒,而賈詡等人的計劃實施的時候,隻是懇請他們到了指定地點,耀武揚威了一番,具體的行動,卻沒有他們什麼份。
帶著餘怒,步度根領著五千騎兵,到賈詡軍中詢問緣故。賈詡在聽到步度根來意以後,登時狂笑不止。
所謂盟友,那隻不過是利益驅使而已。現在的高句麗已經不足為慮,賈詡也就不用再看他們的眼色行事了。
而且在賈詡看來,這步度根簡直就是愚蠢,隻帶著幾千兵馬,就敢到己方腹地,難道他就不怕被人所圖嗎?
雖然塞北外族,不管是以前的匈奴人,還是後來的鮮卑人,自恃騎兵為其所強,就能夠目中無人嗎?看來是時候,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了。
賈詡先是在營中設宴,款待了步度根一行人,在宴席之後,賈詡讓自己所部中的一些特殊兵種,也組織了大概幾千人馬出來,邀請步度根進行觀摩和檢閱。
步度根看完這些漢人兵馬以後,隻是覺得他們也就比一般的漢人強壯一些,氣勢比較足一些而已。其中的騎兵隻有一千五百人,滿身盔甲,就連馬身上也是。
步度根看到這些人的裝扮以後,頓時搖了搖頭,表示不屑。別人不知道,可他步度根自幼便是由馬背上長大,又怎麼不知道塞北騎兵之所以那麼強。
一個是他們的騎兵多,中原王朝隻因為地域所限製,多以步兵為主。
再就是,塞北騎兵的機動力,加上塞北的那種地勢,隨便騎著馬一跑,一般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還真不一定能找得到他們,這也是後來很多中原王朝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難點。
再有就是,在兩晉出現馬上三寶以前,塞北騎兵的強項,就是能夠在馬背上麵的遊刃有餘,尤其是他們能夠在腳下沒有支撐點,馬匹在快速奔跑的時候,還能夠進行射箭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