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沁水古道
關於打通沁水這條通道的事兒,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陽鶴已經多次議論過,基本上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一定要下大力打通這條通道,就等著李茂回來了再商量一下具體做法,可是一提起這件事兒,李茂顯得很猶豫,大家也就有些冷場。張知木知道李茂不想好了是不會說話的,也就端起茶杯喝起水來。
李茂發現大家都在看著自己,清清嗓子,說:“關於沁水古道,我可能比各位要多了解一些。我也知道,如果我們能有這樣一條通道,我們就可以在冬天利用冰麵,把馬匹毛皮運出去,我們山西那都好,就是路不好,到處都是山,而河麵到冬天都是平的,隻要注意不掉到冰縫裏就行。可是你們隻考慮了路的情況去沒考慮人的情況。”
李茂又詳細的介紹了沁河的有關情況。其實不用李茂介紹,喜歡曆史的張知木,前世時就對沁河流域產生過很大的興趣。沁水平原是山有名的產糧區,這的繅絲更是源遠流長,尤其是那裏的傳承豐富的曆史文化,上古時代的虞舜文化,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嫦娥奔月、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話傳說,更是很早就吸引了張知木的注意。稍有一點兒曆史知識的就會了解的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這裏。那次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最後秦軍大勝趙軍,奠定了秦朝統一中國的基礎,令人咋舌的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其實關於汾河流域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風俗民情、祭奠儀式、文學藝術、建築遺址、石塔碑刻牌坊、摩崖造像、城堡民居、寺廟陵墓,就是一部百萬字的書也寫不盡。
張知木自己也在想,自己這麼執意的要打通這條通道,是不是也有自己對這裏的曆史有興趣有關呢。熟悉這段曆史的張知木更知道,要想經略山西絕對不能忽視沁水流域。
沁河是山西境內僅次於汾河的大河,她發源於沁源縣的太嶽山(也叫霍山),郭道鎮以上為上遊,郭道鎮以下經沁源、陽城等縣進入河南境,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再經濟源、沁陽,在武陟縣西營附近注入黃河
沁河古道自古就是商賈雲集,沿沁河兩岸,星羅棋布的布滿了一個個古鎮,這裏自古就有經商之風,每個古鎮都有錢莊當鋪。
值得一提的是陽城和沁州的鹽商和運城的鹽商一樣,都是靠明朝的“開中製”販賣河東鹽(運城解州鹽)大發其財,陽城自古冶煉業就十分發達,陝西用的鐵基本上都是由陽城供應的。
說起沁河的水運,還要從隋煬帝說起。不管後人如何評價隋煬帝,不用說他“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創科舉”、“開發西域”等所有這些功績。如果從他對後人的貢獻來講,就憑他修通惠澤後人千年的“隋朝大運河”一項,中國曆史上很少有哪一個皇帝能超過他。盡管他為開通運河耗盡了國力,弄得自己死於江都之變。唐朝文學家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由於渭水水淺砂深,水運不暢,為發展長安的漕運,保障長安的物質供應,隋文帝下令開挖了廣通渠。引渭水自大形城東至潼關入黃河,共三百餘裏。隋煬帝繼位後,征集百萬民工,男子不夠還征集了很多女子,開通永濟渠。永濟渠從洛陽黃河的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天津衛,經枯水(白河)和桑幹河(永定河)到北京。
也就是這條東西的運河從西安一直聯通到北京向南又可通道淮河、長江、錢塘江,這在中國曆史上促進中華一統起到的作用怎麼說都不過分。尤其是在那個交通運輸水平極其落後的時代,水運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可替代的。
這也就是說,船可以從沁水開始進入黃河和運河後,也可以通達四方了。
如此便利的交通要道和富饒的沁河平原地區,為以後發展考慮不是可以置之不理的。
不過李茂的一席話,倒是讓在座的都開始重新考慮這個問題了。
李茂說:“正是由於這裏實在是太富裕了,所以很多人都惦記這裏。崇禎四年五月,陝西賊軍王嘉胤率部由河曲進入沁水,圍攻竇莊,六月,王嘉胤被部下殺害於陽城。此後,王自用取而代之,農民軍數年間幾度進出於沁水、陽城,先後劫掠坪上、郭峪、下伏、上伏、潤城等地,沁河兩岸富庶的村鎮,大多難於幸免。在遭受戰火蹂躪的鄉村中,張道浚的家鄉竇莊是一個例外,他的祖父張五典預感到社會動蕩行將來臨,因而早在天啟年間就修築了城堡。幾年後,竇莊堡三次成功擊退了流寇的進攻,成為自保家園的典範。在張道浚的倡導下,沁河兩岸先後修築起五十四座軍事與民用相結合的城堡,形成了一個密集的古堡群。”
張知木說:“朝廷保不了百姓,百姓自保這是好事啊!”
李茂歎口氣說:“是好事啊。可是由於這樣,朝廷對這裏也就有些管不過來了。那些有錢有勢的,現在已經和自立為王差不多了,那些品行惡劣的敲詐過往的客商,已經無法無天了。這也難怪,他們這些建了城堡的地方,為了自保到處花重金聘請所謂的高人,幫著保衛城堡,這些人往往良莠不齊。多數的事情都是由他們做下的,那些請他們的大戶們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這些地方越來越不像話。有一次我趕著一批馬過去一回,忍氣吞聲,一路上交了無數的過路銀子,回去一算不但惹了一肚子氣,還虧了銀子。後來人家勸我說,那些人是看你是山西本地人,才讓你把馬趕過去了,不讓說你是賊兵探子,所有的東西沒收不說,吊死你也是沒處說理去。在那裏他們就是理。”
陳玉鋒一拍桌子說:“我早聽說,他們那裏過路費收的厲害,還沒想到他們無法無天了。”
楊威說:“我們鏢局早就不走那條沁水古道了,他們那些人隻認銀子誰的麵子也不給。現在沁水古道,除了沁水的人能走,其它地方的人早就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