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頭來,我愛!
看月兒投入你的胸懷,
忘了一切,忘了世界,忘了自己還在。
不要期待,不要期待。
熱淚凝固了,便鑄成悲哀。
……
相思可以有很多種,或纏綿悱惻,或癡怨悲戚,或嬌嗔埋怨。然而,生死茫茫,天人兩隔,相愛而不能愛,寸寸剝離的殘情,聲聲斷腸的泣訴,在所有的形容都失色的無措裏,你才可從中窺見一個女子的真心和死心。
當年在陶然亭畔哀哀落淚的女子已然隨風而逝,隻有月如鉤,水東流;當年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俊傑早已長眠地下,繁花成錦,碧草無情,隻有荒丘石墓對殘陽夕照,徒增傷心。
生於書香門第,長於詩禮人家,天資聰穎如她,嬌俏玲瓏如她,天真純潔如她,卻未能在人世間安然度過26個春華。“以生花之筆,寫哀時之痛”,那清妙絢麗的文字,動人心魄的詩篇,足以讓默默無聞的她與呂碧城、張愛玲、蕭紅爭奇鬥豔,並稱“民國四大才女”而毫無矜誇。
她是石評梅,才華橫溢,熱血滿懷,為了正義,為了光明,她可以奮筆疾書,她可以奔走呼號,她可以不計個人安危。她是石評梅,悲天憫人,傷春懷秋,為了信念,為了愛情,她可以無所畏懼,她可以肝腸寸斷,她可以為他流盡畢生所有的眼淚。
高君宇離世以後,在人世間活著的那個石評梅便也不在了,她的魂魄早已隨著他的英魂遠走。逝者已矣,沒有靈魂的軀殼早已看盡人世的悲歡離合,她用餘生所有的眼淚償還了他的情債,便寂然撒手人寰,不再回頭,也不再有任何的留戀。
相愛難,相思亦苦,石評梅的哀愁在夕陽荒丘,在陶然石墓。墳墓深處是她的相思盡頭,合葬荒丘是這一段高石之戀最完美的劇終。
世間不複再有一個石評梅,但求我們都還記得,她來過這個世界,不帶走一片雲彩,卻留給我們一抹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