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葬荒丘(1 / 3)

紅葉滿樹,黃花滿地,北京的秋天又來了。

石評梅最喜的秋天,也深愛秋陽下的紅葉,西山的秋林勝景尤其令她傾心。

高君宇從西山采擷的一片紅葉至今還夾在她的日記中,在他們相識相交的時光裏,一片紅葉上書寫著兩種字跡,也承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這一場遺憾,最終還是由她親手圓滿了,他生前遭到拒絕,然而死後卻得到了她的真心。

“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

在紅葉的背麵,她寫上了這一句死後遺願。

希望能與他一起長眠地下,從此相依相伴,不再分離。

1928年10月1日,星期一,師大附中為了紀念石評梅,決定全校師生放假一天,以示對她的深切哀悼。在校長林礪儒的組織領導下,附中所有學生列隊走向協和醫院,為他們可敬可愛的老師石評梅送行。

期間,有很多學生的家長和喜愛她的讀者都紛紛加入了送行的隊伍,綿延的人群,哀號的聲音,讓眾多的行人不由得駐足凝視,也忍不住為之唏噓慨歎。

從協和醫院出來,送行的隊伍隨著石評梅的棺木,經由帥府園向長壽寺出發。

一路上,送葬的隊伍蜿蜒徐行,在靜寂的沉默中,哀怨的秋風和著人們的啜泣聲,低低嗚咽著,悲鳴著。

下午一點左右,送殯的隊伍護送著石評梅的靈柩到達長壽寺,所有人都嚴守秩序,一一進入寺廟大堂與她最後告別。

10月13日,師大附中為石評梅舉行追悼會,若瑟中學、春明女校和女一中的師生們也過來參加了,石評梅的眾多好友也紛紛趕來,那一天,師大附中的操場上擠滿了前來悼念的人們。

無數的鮮花和挽帳堆集在操場上,石評梅的遺像被擺在會場中央,其上下都置有一塊橫匾,上匾寫著“天喪斯文”,下匾下著“目灑秋風”。

在她遺像的旁邊,林礪儒先生還專門為她寫了一副挽聯:

五六年績鹹舉教有方光踏我門牆詎料一朗摧健者

十餘日舞景非誦聲咽淒冷女學部不堪再聽喚先生

石評梅的去世,使好友廬隱為之悲傷不已,滿心哀痛。

從石評梅住院到最終離世,她都一直陪在她身邊,盡管忙於工作,但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看她。廬隱深知石評梅病情嚴重,然而在內心深處,她總在默默祈禱著,希望奇跡可以降臨。

然而,石評梅最終還是沒能戰勝病魔,很快便淒然長逝。

追悼會前,廬隱為石評梅寫了一首悼亡詩,以示對她的深切懷念:

昨夜冷月寒光裏,

看你掙脫苦悶的人間;

那時眾星低唱挽歌,

人間都沉入悲寂。

可憐我悄悄摔碎靈之琴軫,

唉!評梅!

除你更誰了解這淒調哀音!

記否白屋中的笑語?

記否星夜下的悲情?

這一切而今何堪回憶!

美麗的薔薇,

已枯萎於秋風裏!

唉,評梅!

英靈不泯當聽見夜葷之悲泣!

石評梅生病住院時,好友陸晶清已經離開北京去了西湖,中秋過後又到了滬濱,當聽到她病危的消息後,陸晶清便立馬起身返回京城。

然而,歸程太慢,石評梅奄奄一息,最終還是沒能等到好友的歸來。

為此,陸晶清悔恨不已,在石評梅的遺體前,因為悲傷過度,她多次哭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