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悶罐送兵(1 / 3)

,告別家鄉

火車站廣場聚集了大批趕來的解放卡車,四麵八方彙集來的新征入伍兵背著背包,穿著沒有帽徽領章的各種陸軍淘汰的黃棉衣,人頭湧動,一片黃色海洋。車站內,在警察和帶兵人員的指揮引導下,黃色人流成隊注入車站月台等候上車。

月台前,一列長長的黑色悶罐車已經恭候多時。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解放軍長途運兵就是采用悶罐火車運送兵源,成建製投入戰場,取得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印之戰等戰爭的勝利。

三十年後,葫蘆也光榮分享到了這分榮譽,即將鑽入赫赫有名的鐵悶罐,順北風南下,踏上革命戰鬥的曆程,開始自己的新樂章。

“ 壇子,壇子!你怎麼也當兵啦,去哪呀?”葫蘆從人群中看到一位老朋友。

“嘿,這不是葫蘆嗎!你也當兵啦,嘿,太棒了!”壇子樂壞了,朝葫蘆這邊跑來,剛跑兩步背包就散了,趕緊蹲下來收拾。

葫蘆外號由來,源自於學習花樣刀滑冰,他總愛在冰上曲腿撅腚畫葫蘆,且畫得認真,圓弧一個接一個,被孩子們安上了這個美稱。壇子的大號來自於泡菜壇子,他矮胖嘴饞能吃,人頌“壇子”。

葫蘆從小跟壇子做鄰居,兩家人很熟,父母都在部隊大院裏工作。葫蘆念初中在北京大姨家過了三年,壇子家後來搬到別的院了。葫蘆高中才回沈陽,此後哥倆就沒見過麵。

“我去東海艦隊,你呢葫蘆?”

“我也是呀。咱們同路呀!太好啦,以後咱們是同鄉,同學,同誌,加戰友呀,嘻嘻。”壇子仰著脖子樂著抱著葫蘆蹦了兩蹦。

這下子可把倆發小兒給樂壞了,恨不得找瓶啤酒慶祝一番。

“你真行呀壇子,咱們可有日子沒見啦。”

“可不,你咋就不去咱家玩啦,你爹可是知道咱家在哪。你呀就裝糊塗吧,不是看不起咱哥們了吧?自打有了蝴蝶迷,見色輕友吧你!”

蝴蝶迷是葫蘆高中的同學,也算是個地下半情人。不知壇子從誰哪裏知道的,看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那年月男女生之間如果能發生點秘密,很快就會伴隨著各版本的故事,被杜撰被傳播,被負麵的形象所包圍,同時故事主人公也會贏得新的故事。隻有不軌之徒才敢於接近異性,敢於挑戰常規,摘禁果。正人君子好孩子們隻能呆在紅色的圍欄中,享受公母分圈飼養模式的回報,用比清教徒還要嚴厲的文革思想意識接受精神的閹割。用狠鬥私心一閃念的慣用方式,從精神和情感上自我清理那些非分之想,從而通過最健康的文體活動及自我追加的業餘豐富活動,轉移對性的渴望和追求,采用近乎儒道才能接納的男女授受不親的方式,用文革光環把貞潔牌樓壓在一代青年的脊梁上,讓他們接受殘忍的酷刑都難以達到的效果——忘記自己性別的適齡追求。

“你聽誰說的?就編排我吧,沒那些事。我找過你家,你不在,兩個月前。”

“就跟真有那麼回事似的,誰信呀? 得得得,不扯這些啦。這些同學也都一起的吧,給咱哥們兒介紹一下吧,將來都在一條船上摸魚混飯吃。”壇子已經很老練,夠場麵。

葫蘆心想,當初你小學時候,咱們一起去五愛市場轉圈樓,走丟了道,你還滿處哭爹喊媽呢。現在可好,豬鼻孔插大蔥裝大象啦,行啊。

葫蘆向壇子介紹了自己身邊的幾位同學。

葫蘆這一車人是同一個中學的和附近中學的,互相認識的很多。是去浙江方向,具體到達地點沒有告訴大家。

帶兵的軍方幹部開始轉換了麵孔,不再和顏悅色,個個開始板著麵孔,命令聲不斷。前幾日接兵家訪時,他們可都是滿臉和藹可親,在父母麵前畢恭畢敬,謙卑和善,輕聲拘謹,看不出威武雄姿。

分塊集合各自的隊伍,九十人一個方隊。前後左右對齊,形成了許多方塊,比在學校運動會列隊時講究,隻要有人站的位置不符合坐標要求,立即會被發現,會被提醒被嚴厲的叫喊聲震懾。有的同學搞不清是自己還是旁邊人遭到嗬斥,腦袋撥拉鼓似的不斷擺動,腳下像被火熱的地麵燙了一般,小碎步不停地調整與前方左右的間距和經緯。於是,隊伍中每個成員都時刻警惕自己所處的坐標是否精準無誤。

接兵首領,那位臉盤發紅姓張的年輕領導去過葫蘆家,家訪時因為父親不在,母親代表全家請保姆為他做了幾道好菜,喝了幾口茅台,聊了些家常,混了個臉熟。可惜,也許他也許走訪任務重,去了許多家,最後沒記住葫蘆的名字,似乎葫蘆的基本情況也忘掉了。葫蘆記得他,他不記得葫蘆。

當時沒有軍銜,隻知道他是接兵幹部,為了表示尊重和不打聽軍事秘密,沒打聽過他的職務和具體工作,他也沒有介紹過自我這些內容,其他人也沒有提及過。於是乎此時此刻他被大家視為官職不詳的一位領導。

領導同誌操江蘇口音高聲喊道:“同誌們,大家給我聽好啦:”他把“們”和“啦”字音拖了很長,聲音洪亮,葫蘆個子高排在隊前,正好在他對麵,耳朵裏感到震得發癢。大概是從這一天開始所有“同學”的稱謂逐步改變為“同誌”了。

“從現在起,你們一切行動聽我指揮。現在我宣布一項紀律,任何人都要聽從指揮,不得擅自離開自己的隊伍,看好你們的行裝,管好你們自己,到達目的地之後,我們將要對整個行程經行講評。

從現在起,你們就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員啦!

配合好我們全程接兵的工作,甩掉你們的書生氣,準備當一名合格的戰士,用你們的優異表現,回報家鄉人民。

我代表部隊祝大家一路安全,一路順利!”

他吐字清晰,語句頓挫抑揚,有感召力,有軍人的範兒。隻是他那能蓋住了四周噪音勝過電喇叭異常強大的音波把葫蘆的耳膜震得嗡嗡翁。

噗噗噗噗噗噗噗噗!。。。。。。嶄新軍用棉手套的一陣長時間熱烈掌聲,手套拍出了許多灰,搞不明白這些手套在庫房裏放了多久。塵灰嗆嗓子使個別蟎塵過敏的同學連咳嗽帶流鼻涕出眼淚,忙用衣袖往眼鼻處擦抹,看上去好像比別人更激動的樣子。首次接受部隊領導演講訓話,報以長時間激動的掌聲,同時大夥借機放鬆一下自己的背著背包的身子骨,舒緩站立緊張的腿腳。

接著是另一位帶兵人繼續發話,他軍裝隻有胸口兩個衣兜,判斷是一位戰士,操湖北口:“剛才我們首長已經宣布了注意事項,現在我來補充幾句。”他介紹了一下此行的注意事項和保密要求等等,他口音較重,聲音也不夠洪亮。後麵的人有些聽不清楚,總是有人請他再重複一遍。弄得他赤紅了臉,脖子兩側血管鼓脹,發力喊叫,發著顫音,最後聲嘶力竭,站在葫蘆對麵捏著嗓子一個勁地咳嗽。

葫蘆認為他們接兵沒帶個手提電喇叭來有點失誤,也覺得部隊裏普通話說不利落是個遺憾。北方人聽不懂南方話,將來在部隊裏也要加強訓練才是。兵源來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部隊是學習方言廣交朋友的好地方,葫蘆當下暗自決心好好學點,好在神聊亂砍時扔出幾句,抖抖威風增加笑料,想到這裏挺開心,悶得兒蜜。

大家明白了,我們這夥人員是接受來自於東海艦隊訓練團的迎接和護送,不是直接前往艦艇碼頭。不明白的是,帶兵人的軍隊職務和名字,及到達地點和時間。

全程保密,不得向無關人員透露任何情況,一切采用軍隊紀律來規範自己的言行。雖說還不大清楚紀律的詳細要求,卻知道軍令如山。

隊伍在“張首長”帶領下,唱起毛主席語錄歌,這首歌是老爹這批學生們從小就會,耳熟能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聲可比在學校的時候嘹亮得多,足足狂唱了十多遍。唱到最後,嗓子冒了煙,盡管沒水喝。

後來方知,此法靈光,既可加強紀律,又可免除走腎。帶兵人大大減少了來自於隊員們臨時找廁所的麻煩。如果找廁所,很可能在同樣服裝的人群中走失,假如入錯了隊那就會成大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