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地震研究與發現(二)(1 / 1)

三、山東七級地震

曆史背景:(公元1937年-1945年)日軍侵華,八年抗戰。民族救亡,浴血奮戰,1937年4月5日清明節,國共兩黨派出代表在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陵前,隆重向祖先祭告起誓,要舉全國之力與小日本血拚到底,奪回山河,不辱列祖列宗。

毛主席在祭文中寫到:。。。。。。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國共兩黨祭文悲壯,有置死地而後生,飲倭血食倭肉寧死不屈,倒海翻江,力拔群山之誌。

禮炮齊鳴橋山,感天地泣鬼神,中華子孫義勇豪情,同仇敵愾,氣衝霄漢。

地震:1937年8月1日,山東菏澤一日之內發生了兩次強烈地震。菏澤縣西南發生7級地震。地震影響範圍廣闊,北起北京,南至鎮江、武漢,西起洛陽,東至黃海、勃海沿岸。死亡數千人,受傷一萬多人

四、河北六級地震

曆史背景:(1945年-1950年)日本投降,解放戰爭開始三大戰役,占領南京,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

1945年9月23日河北灤縣發生地震,主震震級為6.3級。地震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震突然爆發,相繼兩次,共約30秒鍾,中間相隔約1分鍾。震時聲如巨雷。極震區麵積約為600餘平方公裏,遭破壞的房屋最多達50%。僅灤縣受災村莊約達700餘處,受災近50萬人,死亡者逾600人,房屋倒塌40萬間。”

五、西藏特大級地震

曆史背景:(公元1950年-1966)中國人民站起來,百廢待興,抗美援朝,中印之戰,抗美援越,各種政治運動、大躍進,自然災害,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大事記)

1、朝鮮戰爭爆發,2、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3、中國誌願軍參戰,4、毛岸英犧牲。5、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6、中國有了原子彈。7、美越戰爭爆發,8、抗美援越戰爭。

地震: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察隅8.6級的強烈地震。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全世界的地震學家都目瞪口呆,所有的地震儀都被強大的地震波激過了最高限而失靈。大地震引發了無數處山體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墨脫大地麵目全,中印兩國共死亡約4000人。

六、邢台大地震

曆史背景:(公元1966年-1969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異常激烈的思想文化大動蕩,幾乎失控的國家,從天下大亂,走向相對平穩。

(大事記)

1、在“備戰、備荒、為人民”戰略方針下,國家計委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三五”計劃必須立足於戰爭,從準備大打、早打出發,積極備戰,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

2、評《海瑞罷官》,批判“三家村”(吳含、鄧拓、廖沫沙)全國幹部、教師打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

3、毛主席在天安門第八次接見紅衛兵,紅衛兵全國大串聯。

4、 上海“一月風暴”,全國造反派開始奪權,大批黨政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靠邊站”、揪鬥“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5、 開展“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工作。

6、 由軍隊代表,領導幹部代表和造反派代表,組成“三結合”。

7、各地造反派先後搶奪人民武裝部、公安局、駐地部隊的槍支彈藥。

8、 造反組織開始分成兩大對立派別,互相攻訐,爭權奪利。

9、 全國對公安、檢察院、法院、財政局、郵電局、廣播站等單位實行軍管。

10、五七幹校勞動。

11、僅有五部電影如同五朵金花在綻放:《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和兩部外國電影《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其他所有在1966年以前生產的電影都被禁演。革命樣板戲獨占舞台。除了馬恩列斯毛著作,絕大多數書籍被列為封資修。

地震:邢台地震由兩大地震組成:1966年3月8日隆堯6.8級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寧晉7.2級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經濟損失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