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地震研究與發現(四)(1 / 1)

大家逗樂了,老蔫口幹舌燥,從地上抄起一瓶汽水咕咚咕咚一飲而盡。

壇子問老蔫:“我說這位學者大人,您可別不高興呀,我覺得你說的這些話可不大像真正的老九,怎麼聽起來很像是在宣揚封建迷信呢。我可不是打擊你呀,我是憑感覺。僅供參考,好歹也費了那麼多準備時間,費了不少口舌,用掉不少腦細胞呀,大家說,是不?”

葫蘆回應了壇子:“我看你就會這點本事,除了上綱上線,你還會點啥不 ? ”

葫蘆接著又說:“什麼是迷信呀,迷迷糊糊去相信就是迷信。你壇子就不迷信嗎,你怎麼能說明白太陽係裏有多少行星,你隻是相信書本所說的,但你也沒有能力去驗證吧。這個時候,就要依靠迷信的力量,迷迷糊糊相信科學,相信你並不能驗證的事物。這類的迷信隨處可以找到,凡是你不了解,沒有驗證的事情或事物,都是依靠迷信。也可說是依靠人雲亦雲的經驗。尤其在相對抽象的理論中,起信是首先的。

信則有,不信則無。相信有就可以有,認識事物的途徑不是一條道唯一,可以多條路,條條道路同羅馬。

沒必要就一種所謂科學的認識,科學是允許八仙過海的,隻要能抓住事物的運行規律,做到人們關注的問題得到解決不是就行了嗎。壇子你說中醫和西醫哪個對,哪個錯?中醫沒有西醫的科學體係照樣能看病。

其實,人們的想法隻要是不被捆綁,就不是迷信。被限定就屬於迷信。

敢於接近所謂封建其實就是不封建,用批評的眼光和懷疑的眼光去看待現成的認識論,是敢於挑戰過去,敢於否定之否定,是認識水平提升的一種思維方式,科學本身就是不斷否定之否定。認識的飛躍,就是不斷調整我們已有的認識,擴大視野,不受約束。

思想牢籠是無產階級自我解放的大敵,思想可以自由飛翔。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人文科學強調窄進寬出,由點到麵的思維,去展開再展開,可以跨越學科,聯合各種學說應征自己的觀點。

而自然學科,是寬進窄出,由麵到點,收縮再收縮,專走一條小窄道,不斷走向微觀世界的縱深黑暗處,就有點象煤礦采煤的深井巷道,由大洞口走到小洞,經過許多次七拐八拐,最後在一處黑乎乎的頂端,用頭上礦燈照射著黑石塊,掄鎬開采。

地震與曆史屬於兩類大學科,文理不同,研究這兩者的關聯,本身就是大膽的革命,是掙開鎖鏈,是無畏。老蔫不但知識過人,記憶過人,膽識也過人!

老蔫不簡單呀,曆史功底深厚,他可是我們的驕傲呀!

科學鼓勵海納百川,鼓勵殊途同歸,鼓勵不斷更新,鼓勵沒有防線,一往無前!”

葫蘆越說越來勁,可找到機會也理論一把,過過嘴隱。心想,自己也是博覽群書之人,何不借此良機展露一把呢,這叫來者不拒。

“得得得,又沒說你,哪來這麼多話呀,你們都沒鎖鏈。我有,我想不開,我封建不就得啦。可是我這封建是為了大家好,別人可不會理解你老蔫這套歪理邪說的,以為你是屬於受跳大繩的蠱惑了。這是什麼地方,是部隊是毛澤東思想大學校,你沒糊塗吧。

還有你,葫蘆,我可告訴你們,別人可不會這麼看。一定覺得你們想宣傳封建迷信,破壞部隊建設,遇到個軍曹這類的人,使個壞,弄不好遣送回家,送到哪個教養所去勞教呢。別以為思想可以沒人管了,這個難道葫蘆你就不明白嗎。老牛,快,給他一猛掌,讓他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