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城裏僅有一條古老的街道,繁華於江山縣城。街上的人並不多,也許是來早了,許多人還在家裏睡大覺,比起軍隊起早貪黑忙碌的作息製度,老百姓真是愜意。時間觀念在這裏好像全無,悠悠哉。
街上很多金華火腿的商埠,滿眼倒掛著火腿,進入了腿的世界。火腿究竟什麼味道,中午可以知道將會在方排長家裏品嚐到,饞得大夥直流口水。葫蘆、壇子、老蔫幾乎八個月沒有吃到大塊的香肉了。壇子有點急,建議省略掉雙龍洞觀光,直接去吃午飯,被大家嘲笑了一通。
卡車來到雙龍洞前,公園剛開門,公園門票5角,一盒高檔牡丹牌香煙的價格。方排長守在車上,師傅當向導領著大家呼吸著清澈的空氣,在山前先介紹了本洞的情況。
雙龍洞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徐霞客等曆史名人騷客都曾有佳作。現代文人鬱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些讚美,聽說艾青是本地人。據說毛主席、朱老總、宋慶齡等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景區素以林海、奇洞讚美之說、是道教的一處江南名山。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該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曆史已有一千多年。山高數百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
洞內很黑,隻有一些簡易昏暗的15瓦電燈泡懸掛在石壁上,好在師傅和方排長準備了兩把能裝有8節1號電池的鋁製大手電筒和一把軍用便攜式照明蓄電池照明燈。
外洞寬敞,麵積巨大,可以裝入整個訓練團人馬。大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的山洞,充滿好奇。據師傅說,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此洞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
要從外洞進內洞,須仰頭平臥在一條很小的木船上。壇子的肚子差點沒有碰到上麵濕漉漉黑乎乎的石壁,他不得已緊收肚皮仰麵擦崖逆水而入。
有驚無險,妙趣橫生。這就是所謂“水石奇觀”。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離奇古怪的說辭。
洞內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這下大家知道了中學課本裏的《石鍾山記》中描述的景觀,不過如此。
為了節省時間,就沒有去其他景觀,大家已經玩得很開心,預備役水兵進水洞,先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洗禮一番。
出了山洞,陽光普照,大家眼睛睜不開,各個直揉眼睛,眯縫著雙眼。告別了陰曹地府神話世界,又回到陽間一般。方排長笑著問:“玩得怎樣?”
大夥七嘴八舌,一通感慨。還是出來好,洞裏的文化是夠折磨人的,如果三伏天在裏麵訓練信號倒是不錯,牛帥和葫蘆在裏麵玩了幾次燈光信號,老蔫和壇子玩了敲打信號,挺有意思。
“走人,去方排長家!”師傅高興地跳上車,一夥人一溜煙跑到了遊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