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水翼魚雷艇(1 / 2)

魚雷艇轉了一個彎,速度不斷提升,仰起頭,越來越快,風從駕駛台掠過,電報天線由直邊彎,似乎釣了一尾大海魚的海竿,桅杆上的物件與軍旗合奏出熱鬧的亂響,發動機開始了巨大轟鳴,海浪的撞擊聲頻率加快,鋼鐵與海水博弈著力量和智慧。駕駛台兩側長艇舷下方噴射起白花花的的海水,回頭看,整個艇尾深陷在咆哮翻騰的水中,艇舷兩側噴出的巨浪完全遮擋了他的水平視線。後位槍炮手麵對後方坐在炮塔中,猶如坐在急速狂奔的水盆裏,艇艉處高高湧起的白浪與左右飛出的白浪會合成三麵巨大的水牆,護擁著他享受著激烈無比的轟鳴與歡快。

不過,他也許是最辛苦的艙麵戰位,有許多海水還是不停打到他的位置,圓乎乎的連衣雨帽的冒頂濕漉漉,在陽光的照耀下,黑亮閃光,就好像已經把鋼盔扣在了頭上。

遼闊的海麵上,水已經有些變化,不是黃騰騰的了,深綠伴著藍,藍天於海水在遙遠的天際彙合,海鷗看不到了。右側遠方可見到陸地的山巒很低矮,長長的一線拉直,像一條灰綠色的長蛇浮出水麵。零星有些島礁在遠處不斷向視線靠攏。海浪沒有翻滾,但已有許多白色的水花興高采烈不斷在前方,歡迎等候著一往直前的艇艏前來衝撞掠過,掀起彙合的狂瀾,飛起歡快的拋物線,滾動在白花花的航跡線中,簇擁著,越來越遠,留下一抹喜悅。

解放軍魚雷艇鼻祖來自蘇聯,新中國成立後購了一批蘇聯二戰淘汰下來的鋁製船殼,雙發推機器、雙機關炮雙座台、雙魚雷的小型魚雷艇。

在蘇聯海軍,魚雷艇部隊被譽為英雄部隊,魚雷艇被比喻為送炸藥包的家夥,小個子大威力,一不留神,龐大的艦船會被快速的魚雷投放魚雷頃刻報銷。

1954年解放一江山島時,華東解放軍在戰役中奪取製海權主要是靠魚雷艇。玩過一把小個子靠近戰、夜戰、出其不意、敢於拚刺刀的我軍陸軍善用戰法,用快動作打翻大個子的遊戲。

當年11月華東解放軍用六艘大型艦船,旁拖六艘魚雷艇,迷惑大陳島蔣軍雷達,由北方青島南下,途至高島、東極、大陳島結合位置海區,作了一個迂回動作之後,北上返航。沒有繼續南下威脅大陳島和一江山島蔣軍守軍,蔣軍虛驚之後以為沒事了。卻不知,那六艘魚雷艇已經在大船折返時,悄然離開掩護艦,隱藏在了高島附近錨泊待命,待機伏擊重型艦隻。

艱苦待機在初冬寒冷的海麵,結果在10天後,終於蔣軍旗艦太平號出現了。這艘從美國購進8年的驅逐艦被華東解放軍派出的四艘魚雷艇命中兩發魚雷, 重創後,被己方無效拖帶途中沉沒。

太平號屬於蔣軍當時主力重艦,當晚燈火管治中,因一名上廁所的水手大意,泄露燈光,被當時沒有雷達的蘇聯製造P—4型魚雷艇所及時發現, 在夜色中確定了最後實際攻擊位置。四艘魚雷艇合計不足百噸,卻在突然間吃掉了1450噸的驅逐艦。可見魚雷艇在舟山群島大有可為,雖沒有強大火力以自衛,沒有能力抵禦強大火力攔截攻擊,但是借助天時地利,照樣大有用武之地。

可以靠群狼戰術,突擊戰法,隱蔽打埋伏取得戰果輝煌的戰績。

陸戰炸藥包投送的思路,延伸到了海戰,造就了魚雷艇。魚雷艇誕生於美國南北戰爭時的水雷艇。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長長的撐杆,撐著水雷向敵艦猛烈撞擊,將敵艦炸毀。

1864年,北軍的水雷艇就靠這種辦法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馬爾”號裝甲艦。

科學家進一步展開智慧,1866年,在奧匈帝國工作的英國工程師R懷特黑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能夠自動航行的水雷。由於它能象魚一樣在水中運動,因而被稱為魚雷。後來製造了專門用來發射魚雷的艦艇便是魚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