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必須先說王莽。
西漢第十任皇帝是漢宣帝劉詢。
劉詢立自己的兒子劉奭(shi四聲)為太子。
公元前54年,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良娣突然暴斃而死。
暴斃前,司馬良娣對陪在床側的太子劉奭說:“都是你後宮那些姬妾把我咒死的!都是她們!”
司馬良娣死後,劉奭痛苦不已,意誌消沉,再也不和其他嬪妃在一起。
漢宣帝知道情況後很是憂慮,因為太子劉奭此時還沒有生出兒子,如若這麼下去,大漢江山就將無人繼承。
於是劉詢下旨,從宮中選了五個宮女,送入太子宮。
劉奭不敢違抗聖旨,又思念愛妃,於是隨便指了一個女人留下,當夜命其侍寢,之後便不再理睬。
這個被選中的女人叫做王政君。
王政君爺爺叫做王賀,是漢武帝時候的繡衣刺史,這個官職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一類的皇帝專屬監視朝廷百官的特務機關。
漢武帝年老昏庸,導致各地民眾紛紛揭竿造反。漢武帝疑心病重,命令地方軍隊鎮壓時,又不放心官員擁兵自重,於是派出很多特務到各地監督平息起義的官員。
王賀這個人到地方後,沒有和他們那些同僚一樣,逼迫官員對義軍大肆屠殺,奉行凡事留一線的原則,對被他監視的官員,在向朝廷回報的時候,也多有維護,口碑很好。
這種口碑觸痛了很多人的利益,於是有人向漢武帝彈劾王賀。漢武帝大怒,將王賀官職免去,命他滾回老家。
王賀失望之餘,自我安慰說:“我聽說挽救千人的性命便是大功德,子孫會因此功德封官封侯。我王賀挽救了上萬人,後世的王家子孫,應該興旺發達了吧!”
王賀的兒子叫王禁,後來借著父親王賀的美名,當了廷尉史,相當於現在高等法院中層幹部的職位。
王禁有八男四女,被劉奭選中後,隻臨幸一晚的王政君,就是他的二女兒。
王政君的老媽懷她的時候,曾經夢見月光照入肚子,就覺得這個女兒會有異於常人的命運。
等到王政君十三四歲即將婚配的時候,先是一家姓許的人家說親,結果許公子在王政君過門前突然暴斃。
未過門就克死未來夫君,普通人家覺得王政君克夫不吉利,就不敢再招惹王政君。
但之後有一個諸侯王東平王看中了王政君的美色,也不怕邪,想要招王政君做妾。
王禁覺得給諸侯王做妾也不算丟臉。更何況女兒克夫,能有個歸宿就不錯了,於是滿口答應。
結果東平王又在迎娶王政君前突然暴斃。
王政君氣場太強,再也沒有人敢提親。王禁也為女兒擔憂,於是找算命的給王政君卜了一掛,算命的卜卦結束後,沒有多說,隻留下了六個字:“當大貴,不可言。”
大貴之地,隻有宮裏。
而且民間也確實沒人敢挑戰王政君了。
於是王禁找人來,好好培養王政君琴棋書畫女工女德,同時耐心的等待宮裏選宮女機會。
結果這一等就是四年,王政君此時已經一十八歲,在漢朝絕對屬於大齡女子,終於被選入宮中,成為了“家人子”。
家人子,就是嬪妃的候補。但王政君根本沒有見到漢宣帝劉詢的機會,更沒有機會實現算命先生的預言:“當大貴,不可言。”
轉眼又過一年,王政君已經一十九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齡的王政君未來命運,更加黯淡。
結果就這個時候,就和前麵說過的一樣,太子劉奭的愛妃暴斃,死前又直指其他太子嬪妃是害死自己的罪魁禍首,導致劉奭不再接近任何一個嬪妃。
如果劉奭的愛妃死前沒有多嘴,劉奭還可以寵愛自己其他嬪妃,也沒有王政君機會。
但劉奭卻就是聽死去愛妃的話。
劉詢沒辦法,隻好從宮中選擇五人,偏偏選中了王政君。
王政君到了太子宮中後,劉奭為了表示對死去愛妃的忠貞,正眼都沒好好看這五個女人,隻是隨便手擺了一下,說:“就這個吧。”
結果王政君正好跪在最靠近太子的位置上,太子隨便一擺手,旁邊的長禦也沒看太清楚指的是誰,但王政君在最前麵,於是就這樣被選中了。
選中後,劉奭為不違反聖旨,於是隻臨幸了王政君一次。
結果就這一次……王政君竟然就懷上了龍種。
這事神奇就神奇在這裏。
劉奭之前寵愛臨幸的妃子多了,但就沒有一個人能生下一個男嬰。
但王政君就可以,一次就夠了!
漢宣帝得知終於有了龍孫,大喜過望,心中最大的石頭落地。生下來男嬰劉詢賜姓劉驁。漢宣帝對劉驁寵愛有加,整日親自陪著孫子玩耍。這個劉驁就是後來的漢成帝。
後來漢宣帝駕崩,劉奭當上皇帝,也就是漢元帝。劉奭封劉驁為太子,生出劉驁的王政君母憑子貴,一步登天,做了皇後。
但漢元帝不喜歡王政君,也不喜歡劉驁,隻是當時隻有這一個兒子,不立他,自己也沒有別的選擇。
但是後來又有別的妃子也給劉奭生了兒子。漢元帝劉奭的心又活了,當皇帝的十幾年間,總想把王政君廢了,把太子劉驁也給廢了。
直到劉奭重病彌留之際,劉奭被一幫想要換太子的大臣給圍攏隔離起來,想要鼓動劉奭把換太子的事情,在駕崩前確定下來。王政君此時已經無法見到皇帝,王政君和劉驁的地位岌岌可危。
這時候有一個大臣叫做史丹,見到皇帝後,以天下都已經認同劉驁繼位,現在換太子,可能民心不穩,天下大亂為理由,立阻劉奭換太子。
劉奭本身也沒有什麼見識,容易受人影響,想法搖擺不定,一想到換太子要大費周章,也真的可能出亂子,心裏也沒有底氣,最後還是采納了史丹的意見。
於是漢元帝劉奭駕崩後,劉驁終於繼位登基,史稱漢成帝。王政君也再上一步,成為了大漢皇太後。
漢成帝劉驁荒淫不喜政事,又要對付本來反對自己登基的大臣。於是劉驁也娶了個王家的女孩做皇後。自己的媽也是王家的人,自己的媳婦也是王家的人,劉驁這麼做,目的就是依靠扶植王家,鞏固自己的地位。
王家從這個時候,就和王家老祖宗,被罷官的王賀預言的一樣,開始“封王封侯”,而且是大批量封王封侯,之後幾十年,王家牢牢占據西漢王朝權力核心,九人封侯,五人出任過掌握天下兵權的大司馬,王家子侄輪流把持朝政與軍權,混的差的,也最少是個將軍或封個侯爺。西漢天下,漸漸成了王家天下。
劉驁登基第五年,王家最厲害的人,王莽出生。
王莽一支,其實並不是王家最顯赫的一支血脈。而且王莽運氣不好,早年喪父。
但王莽同別的王家子弟不同,他不聲色犬馬,而是做了一個有前途的好後輩人們期望中該做的一切。
他承擔家庭撫養重擔,孝敬母親和饑兄弟姐妹,同時發奮讀書,做好學問。對外又結交廣泛,待人有禮,又有思想。很快王莽就引起王家上下的注意,這個王家後輩,太耀眼。王家要想永遠維持地位,急需王莽這樣新一代的領袖人物。王莽被眾人看好看重,前途不可限量。
在王家上下的期盼和支持下,王莽二十四歲入朝做官。之後他越發的讓人刮目相看,他辦事勤力而能力超卓,生活簡樸,經常拿出自己的俸祿銀子接濟百姓,幫助窮人,名聲越發大了,王莽官職也火箭一般躥升。
永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一十六年,王莽三十歲。此時官職已經做到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此時大司馬王根年歲已高,即將告老還鄉。王莽成為新一任大司馬候選之一。
而王莽主要競爭對手,則是王莽的表兄、王政君王太後的外甥淳於長,淳於長當時深受漢成帝信任,官任衛尉,掌管皇宮的禁衛,是九卿之一,比王莽更有資格接任大司馬一職。
王莽為了扳倒他仕途上的競爭對手,首先自己韜光養晦,不出風頭,不議論,對來巴結的人采取回避態度。
而對於淳於長,王莽判斷淳於長認為自己一定會接任大司馬,而淳於長這個人輕浮自信,對於借機巴結他的人會來者不拒。
因此王莽暗中調查淳於長動靜,收集他拉幫結黨的證據。果然淳於長如他所料,已經暗中以下一任大司馬自稱,還收受不少人賄賂,許下自己當大司馬後,將那些人提拔的許諾。
同時王莽還竟然查出淳於長與被廢皇後許氏私通之事。
王莽待證據收集完成,借機將這些事情向王根上報。王根大怒,又要王莽去向王太後說明。
王太後震驚不已,下懿旨命成帝罷免淳於長官職,入獄嚴辦,最後在獄中處決了淳於長。
這樣一來,王莽就成了大司馬繼任者唯一人選,距離人極之位,隻有一步之遙。
現在唯一要等的,就是等王根退任。
但權力這種東西,誰能輕易放手。
王莽這一等,就是八年!
綏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王莽終於等到這天!
王根上本,舉薦王莽代替自己任大司馬,這時候,王莽38歲。
但第二年,漢成帝駕崩。太子劉欣繼位,史稱漢哀帝。
隨著劉欣登基,王家開始失勢,劉欣的母親傅太後及其家族傅家,還有老婆丁皇後及其家族丁家開始得勢,有取代王家的趨勢。
王莽作為這時候王家的領頭人,在這種形勢下被迫辭任大司馬一職,並返回自己封地閉門不出,韜光養晦,同時避免留下口實,惹來王家滅門之禍。
這時候出了一件大事。王莽的二兒子王獲在家殺死了一名家奴。王莽為保命,對親子痛下殺手,逼迫王獲自盡。王獲是王莽四個兒子中,第一個被逼自殺的,其他三個,後來全部是同樣的結局。
王獲死後,王莽名聲大振,京城聚集幾萬官員和百姓,為王莽被罷官上街抗議。漢哀帝迫於形勢,隻好將王莽召回,命他進宮侍奉王太後,但卻並沒有恢複他的官職。
而漢哀帝身體很差,隻當了幾年皇帝,二十七歲就駕崩了,沒有留下子嗣。
此時宮中形勢複雜,傅太後及傅家和丁皇後及丁家都有爭權野心。
王太後王政君和王莽為控製形勢,漢哀帝一駕崩,王太後便起駕未央宮,強收傳國玉璽,防止大權旁落,同時王太後又命百官公開舉薦大司馬人選。
群臣知道丁家傅家失勢,紛紛舉薦王莽接任。
王莽等於又苦熬了八年,外加一個兒子的代價,終於第二次掌握天下兵權。
王莽接任後,為防止漢哀帝奪權一幕再次發生,精心挑選漢室宗親中,年僅九歲的劉衎(kan,第四聲)繼位,史稱漢平帝。而王莽自己代理政務。
之後王莽野心漸漸不再掩飾,他開始排除異己,扶持親信。甚至連王政君王老太後,以及王家其他德高望重長輩,也被王莽排擠。
元始五年,也就是公元五年,漢平帝抱病駕崩。王莽又立隻有兩歲的劉嬰(孺子嬰)為皇太子,並讓群臣上表,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為“假皇帝”,或“攝皇帝”。
此時王莽五十一歲。
又過三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要接受孺子嬰禪讓,自己稱帝。
王政君被王莽氣得破口大罵,並將傳國玉璽狠狠摔在地上。結果傳國玉璽摔缺了一個角。
王莽小心的手捧起缺了一個角的傳國玉璽,入高廟拜受帝位,改國號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年號為始建國元年。
此時王莽無十四歲。距離他第二次當上大司馬,正好又是八年。
王莽得到天下時,西漢豪強兼並土地,窮苦百姓流離失所,天下已開始現出亂象。
王莽自認胸懷一幅拯救萬民的韜略,自己終於權傾天下,唯我獨尊,他可以放手按照自己理想,改造天下了。
其中改革重要一環,就是培養和重用讀書人。
王莽因自己是讀書人出身,認為重用培養讀書人,是江山永固重要一環,因此王莽命在常安開太學,不論門第,隻問學識,廣招天下才俊加以培養。
當時到太學讀書的人之中,就有劉秀。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漢景帝劉啟的七世孫。
景帝劉啟有一個妃子叫程姬。
一日程姬月事來了。但她怕麻煩沒有掛不能侍寢的“綠頭牌”。
但不知為何,一年也臨幸不了她幾次的景帝,不知怎麼就想起她了,當天夜裏突然到了她的寢宮。
天家無小事,皇後妃子陪侍皇帝,不隻為了皇帝快樂,也是要盡量多留子嗣。
因而每一次皇帝臨幸都十分寶貴,月事不報則為大罪。
程姬慌亂中發現景帝來時已經飲醉,大膽在侍寢時,讓自己的侍女唐氏代替自己。
沒想到這個唐氏也和後來的王政君一樣,也是一次就留下了天家骨肉,生下了一個小王子劉發。
因為劉發來曆,漢景帝自然十分不喜歡劉發。按照規製,所有天家男丁,都要封王,並要在外給一塊封地。因此在他成年後,漢景帝就選了在當時算是極為偏遠的長沙一帶,劃了一塊封地,給他了一個不怎麼得意的封號:“長沙王”。
這個長沙王,就是劉秀一支的六世祖。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劉秀和王莽兩人後來分別坐了龍椅,還都要感謝王政君和唐氏一夜一次,就能懷上龍種這樣的神技。
後來劉氏宗親內部奪權,七個劉姓王聯合叛亂,和景帝爭奪天下。叛亂評定後,景帝為防止宗親內部再起爭鬥,想了一個辦法,向天下頒布推恩令。該令規定宗親繼承父親封地時,不再實行嫡長子繼承一切的原則,而是所有兒子平分老子封地。這樣一代一代下來,每個宗親控製的封地麵積迅速縮小。
封地小了,力量也就小了,就無法再對朝廷構成威脅。
長沙王的封地,到劉秀出生的時候,早就被他們一脈眾多劉氏宗親分得瑣碎,眾人已經和普通百姓無甚大區別。劉秀父親劉欣早年貧困保不住田產,後來找了個門路,弄了個官當。
劉欽官職陳留鎮濟陽縣縣令,濟陽縣那裏有漢武帝時候修的一座行宮,叫做濟陽宮。
漢武帝巡幸時候在這住過一次,之後這座行宮就全部荒廢了。
劉秀母親要生產劉秀時,劉欽家裏貧困,劉欽就大膽讓老婆住進這座荒廢的行宮。
劉秀出生的時候已經入夜,劉欽焦急的等在外麵,突然聽到一聲嬰孩啼哭,劉秀誕生了。劉欽心中擔憂落地,立即轉頭循聲望去,卻驚異看到整座行宮破敗的窗子裏,都有奇異的赤光射出!
不久赤光消散,接生婆出來恭喜劉欽道:“恭喜劉縣令,家中添了個大胖小子!”
“剛才我見窗中有異光射出?此光來自何處?!”
接生婆道:“想必是您家公子必不是凡胎俗子,那赤紅光芒,是你家公子身上所射!”
劉欽仍不放心,第二日又找來街上算命先生卜卦,算命先生看了卦象後,臉上現出高深莫測表情,眼望著劉欽,也不言語。
劉欽急道:“到底怎樣?”
算命先生說道:“劉老爺莫急,所謂天機不可泄露,幼子出生身伴異光!此為大吉之兆!”
“吉在何處?”
“此為天機,不必多言,不需多言,不敢多言。”
劉欽不得要領,隻好給了賞錢,之後離開。
劉欽回到家中,一眼看到老母與長子劉縯(yan,三聲)站在院中,正在關瞧什麼。
劉欽問:“老母,劉縯,你們在做什麼?”
劉縯道:“父親,您看,昨日弟弟降生,今日這裏一夜之間長了這個東西?”
劉欽皺眉過去看,看到是三株並立的稻草,再仔細看,是結小米的麥穗,每株都整整齊齊接了九穗,麥穗挺拔,比尋常米穗要長一二尺。
“這就奇了。尋常麥穗,最多結不過八穗,這三株卻結九穗,我也是未曾見過。”
劉欽老母說道:“昨夜娃娃降生身帶異光,今日又有這九穗小米長於院中,這都是大吉之兆,這娃娃,日後定能做出一番事業!”
父親劉欽笑了笑,說:“既然這麥穗長出,那就借著這麥穗給幼子起名為秀吧。他排行老三,小名就叫文叔。”
劉秀出生後時雖然有小米與異光吉祥之兆,單自幼並未顯出過人之處。
轉眼劉秀九歲,父親劉欽突然一場大病暴斃,劉秀劉縯兄妹幾個葬了父親後,和母親商量以後怎麼過活,母親讓劉縯他們兄弟三人去投奔南陽郡蔡陽縣的叔父劉良處,劉秀兩個大哥都已經長大,可以幫劉良做工賺錢,剩下劉秀在那裏,也好歹能有口飯吃。而劉秀的母親那點微薄的收入,帶著兩個女兒留在當地,勉強還能過活。
一家幾口無奈淒慘分別。
三兄弟到了叔父劉良那裏後,劉縯解開包裹,從裏拿出一些銀錢來。
劉良說:“這些錢你要給我?還是用在何處?”
劉縯說:“叔父,這些錢不是給叔父的,而是給我三弟劉秀的。”
“哦?給他?為何?”
劉縯拉過劉秀,說道:“家父去世前,特意囑咐我說三弟不如我身體健壯,可以靠苦力謀生。日後拿這些錢讓他尋一個先生教他讀書,日後也許在功名上,有個出處。這些錢還望叔父幫助尋一個先生,教他讀書。”
劉良十分感慨,點頭答應。
劉秀就這樣,一邊在私塾讀書,一邊幫助家裏做農活。
轉眼又過了五年,王莽篡位登基,改大漢為新朝,同時宣布所有劉姓宗親原有封地特權全部取消,劉秀一家境遇更加艱難。
如果日子就這麼過下去,劉秀,將真的成為一介普通農夫,了此一生。
又過幾年,劉秀長到二十歲。
此時劉縯已經三十多歲,但他整日隻是在外麵廝混,吆三喝四,交結豪強地痞,不事農桑,不娶妻生子。別人勸說,他說他要學高祖劉邦,劉邦早年,也是如是生活。
而劉秀除了讀書,就是下地務農,就好像已經認命一樣,越來越真的像個農夫。
劉縯看到弟弟愛做農活甚至強於讀書,覺得弟弟胸無大誌,說自己將來要和高祖劉邦一樣,誌在天下。而弟弟劉秀,則好像劉邦的哥哥劉喜一樣,毫無出息。
這樣平淡無奇又過了幾年。劉秀已經接近二十,讀書讀了一些,做農活卻成了一把好手,仍未顯露何過人之處。
隻是劉秀成年後,脫去少年稚氣,身材筆挺,麵若潘安,異常俊美。
公元一十四年,王莽宣布改新朝年號為天鳳元年,同時命在常安開太學,全天下選取學生進常安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