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起始(1 / 2)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估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自從靈州大陸出現人類以來,就再也沒有太平過。為了生存今天你奪我糧食,明天我毀你田舍。就這樣相互爭鬥相互吞並不知多少年,值到出現一些大的部落,其中又以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實力最大。

開始黃帝和炎帝兩部落之間相互攻伐,雙方多損失慘重。反而讓蚩尤部落一家做大,炎黃兩家這才感覺不對,被迫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蚩尤部落。經過幾次大戰,最後在涿鹿才終於打敗蚩尤部落。

為了避免部落再出現相互攻伐,黃帝炎帝決定建立一個部落聯盟,由大家共同推薦一個聯盟首領,黃帝也就變成了第一個聯盟首領,靈州大陸也是第一次迎來了一個和平時期,從此國家正式產生。而這個國家的人也被稱為炎黃子孫。

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國家也一樣,有強有弱的時期。不同的時期建立國幾個國家,先後建立了夏,商兩個朝代,直到大周建立才又迎來一段盛世。大周在還未起事的時候就號稱自己是禮儀之邦,再加上當時各地區之間風俗習慣很不相同,所以大周在建立的時候為了便於統治大封諸侯。

大周分封了幾十個國中之國,最開始的時候這些國中之國還能聽令周天子的命令。可是時間久了一些諸侯國之間就開始出現矛盾,再加上天高皇帝遠諸侯之間相互開戰,相互攻伐。

久而久之這諸侯國是越來越少,留下來的國家是越來越強,其中有公認的七大強國,也被稱為靈州七雄。

在這七雄之內有一個叫淮國的,國內有一個叫的曹州地方有一片山林,山內有一個竹屋,屋內有一個年輕人正在打坐。隻見他眉頭緊皺,慢慢的睜開眼睛,輕歎了一聲,站了起來走到屋外。

“還是不行”這一位老者正在打掃院內的落葉,頭也不抬的問道。

“是”

“那就別管了,先到菜園裏摘點菜來”老者麵無表情的說道。

年輕人點點頭,隨後向庭外走去。這一老一少兩人正是師徒,這年輕人叫鄭宜生。打他記事起,就一直跟著師父,他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問師父自己是怎麼來的終會說一些他聽不懂的話。

靈州大陸上因各家法門不一,也就有不問世事隱士,也可說這群人才是臥虎藏龍,這倆人顯然也是其中之一。

鄭宜生走出院外到了菜園摘了菜,回到廚房又出去挑了一擔水回來,準備好了之後就開始做飯。

鄭宜生每天在山上的生活多是這樣清閑。打坐修煉,挑水砍柴,樣樣都做。隱居生活多是自給自足,糧食,蔬菜多是是自己種,好在隻有師徒兩人隻要幾畝田,就個兩人吃一年的了,兩人在山裏除了必要的時候要出去買一些鹽,農具以外基本不出去。而購買農具的錢,卻是師父在山裏采藥換來的。一個修士自然對藥理也了解,自古醫,道本是一家。

當是鄭宜生也不知道師父是在哪弄來的很多書,什麼樣的書多有,可以說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最為主要的是能有很多新進出現的書也有,這些主要講的就當下靈州大陸的形勢。

而鄭宜生對這些書也是來者不拒,基本上師父收藏的所有的書他多讀了遍。自然也就對各家功法,靈州七雄,甚至是兵法,農家,墨家的思想多有所了解。

晚餐之後師徒兩掌燈坐在一起。

“師父我這修煉已經遇阻已經一年多了,可是我哪裏修煉錯了”鄭宜生問道。

師父搖了搖頭說:“不是哪裏錯了,而是定數也。”

鄭宜生聽完一驚,“怎麼難道這一生已經不能在修道了。”

師父又搖了搖頭說:“那也不竟然。”

鄭宜生連忙問:“還有別的辦法。”

“人生在世求道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悟字,道法自然之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也是自然之一,也是四大之一。雖然你跟著我已經修煉多年也看過很多道書,終究也隻是書上的東西。修煉停止不前也是理所應當了。”師父說

“那我要如何做”鄭宜生問。

“那也很簡單下山體悟人生。”師父說。

“師父叫我下山,我跟著師父已經修煉多年,下山我能做什麼。”鄭宜生說道。

師父嗬嗬一笑說道:“你不下山也可以給我這老頭子送終,不過等你到我這麼大年紀的時候可能就沒人給你送終了。”

“可把師父一人留在上山我於心不忍。”鄭宜生說。

“你我師父一場,你有大造化我也能沾光。我的成敗也是在你。”師父說完了以後站起身走進屋內,隻留鄭宜生在哪發呆。

山裏的生活就是這樣天一黑就十分安靜,除了不時有一兩聲的蟲叫,十分的寧靜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