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就聽到隔壁包廂傳來一個公鴨嗓子的說話聲。
“仁叔,我可是給你倒滿了,這一杯,咱幹了!”
聽到這勸酒聲,武讓不由得額頭一黑。
說話的,正是大爺家的二堂哥武晉義。他小學的時候,一直都是武讓媽教的,經常把武讓媽氣得肚子疼。好幾次都跟武川抱怨,這個侄子簡直就是一個榆木腦袋,完全不開竅。
大爺見二哥實在不是念書的料,最後幹脆也就放任不管了。等他初中畢業,就直接丟給武讓爸,讓跟著學開車,學了兩三年才托關係拿到駕照,總算是有了一門吃飯的手藝。
在後世的軌跡之中,武晉義先是去粵省跟三叔混了一段時間,然後回到龍城自己整一些買賣,開酒吧、開加油站之類的,總體來說都算是當時頂好的營生,結果做一樣賠一樣。
後來,因為一些事情,差點跟大爺老死不相往來。
現在聽到二哥陪在大爺身邊,武讓那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體會更加的清晰了。
因為小時候老是跟在二哥身後玩鬧,所以武讓心裏對這個哥哥還是挺親近的,父母談起二哥的時候一些嫌棄的話,武讓一直都不太認同。
但現在聽到二哥這笨拙的勸酒話,武讓就知道父母說的沒錯。
三歲看到老啊……自己這哥,說呆也真夠呆的!
“哈哈,我這兒子不會說話,老弟你別見怪,喝酒喝酒!”
不一會兒,就聽到旁邊觥籌交錯,很是熱鬧。
因為隔壁的包廂門是開著的,武讓也沒辦法走,索性就在這邊聽他們的對話。
聽了一會兒,武讓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
武讓老家是地處深山的一座村莊,到了他父親這一輩兒,村裏的人本來就已經都遷走了。
不過,九十年代初,村子所在的山上,發現了兩座富煤礦,有老板將兩座礦承包下來,本來破敗的村落,也有了油水。
於是,之前白給都不要的村幹部,頓時就成了香餑餑。
村子不大,武讓記得即便是在九十年代,老一輩的人還沒過世的時候,也才不到一百戶人家。
但整個村子,隻有兩個姓。一個姓周,一個姓武。
兩姓的人數都差不多,因為之前的村幹部,一直都是留在村裏的周姓老一輩擔任的,一直以來倒也平安無事。
今年遇到村委會換屆,武讓大爺頓時就動起了心思。
無奈,兩姓之間因為之前日積月累的一些小矛盾,關係搞得很僵。老一輩的人越來越少,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
村民們雖說都有選票,不過票投給誰,基本還是家族中幾位族老說了算。
聽武讓爸爸說,大爺年輕的時候,做事比較不講究,得罪過很多人。
以前誰都用不著誰的時候,還無所謂。但現在到了選舉了,倒是怕被人翻舊賬了。
真要較起真來,武家人都未必會選他,更別說是周家的人了,所以大爺最近才會動作頻頻。
隻不過,之前大爺請吃請喝的,都是武家人。今天的這位,卻是姓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