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開了個小灶,李複秦把人統統遣走,隻剩下他一個之後,才對著兩份“樹葉答卷”,細細思量。
經濟循環,顯然不可能僅僅就是剛剛講到的那些東西。
要知道,貨幣流入廣大人群之後,人們本身的經濟意識還會影響他們,或者花錢或者藏錢,那些發出去的貨幣,未必能夠順利的再次進入流通環節。
如果選擇藏錢的人多了,那麼想要商戶迅速提高交易量的目的顯然就無法達成了。
商戶交易量上不去,利潤有限,那麼商戶顯然就不會將安昌鎮這裏的產業重視起來,將來進一步的建設計劃,無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就會陷入缺乏投資資金的窘境。
雖然隻要還有李複秦在,借著李青的餘威,想必不難籌集資金,可是總這麼做顯然不可取,他是要引導全天下人棄惡向善的,他自己就這樣強取豪奪,負麵影響絕對非常大!
所以,李複秦必須還要考慮怎樣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讓所有人都願意參與消費!
這裏麵的手段,其實他有的是。
但是他不準備告訴別人,特別是那些陣營值處於負數範疇的,哪怕他要實施,都不會將真實原因說出去。
因為那些手段,一個不好,就要釀成大禍!
“必須破壞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產糧的不能讓他織布,織布的不能讓他畜牧,促使產業專精,把所有人都卷進經濟生活中來,讓所有人不交易就無法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李複秦嘴裏小聲念叨著,這些東西可不能說。
要知道,這個世界的兩極分化極端嚴重,沒有修行的普通人,過著連貨幣都沒有的生活,一切生活資料,要麼自己生產,要麼用自己生產的物資交換。
那些高高在上的修行人的剝削手段則非常簡陋,就是直接的人身脅迫,反正普通人無法反抗他們,要什麼就讓那些人去做,不需要了就放他們自生自滅。
兩個極端的人幾乎不會有太直接的交集。
除非是出現了修行者的凡俗家族,他們之間大多會有些聯係。
這樣的情況下,李複秦必須考慮到,遷居過來的凡俗之人的心態,必然是一旦有收入、有積蓄,便立刻隱藏起來,絕不暴露,一直積攢到他們足以供應出一名修行者為止。
又或者到手多少花掉多少,避免大量財富留在自己手上,遭人覬覦。
這兩種情況,都是李複秦不願見到的。
前者造成貨幣循環受阻,後者則使人們不安定,沒有歸屬感,社會基礎不穩定,一旦遇到意外,那些人是絲毫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的。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入手的話,就隻有想辦法限製修行者的行為,不能讓他們肆意殺戮掠奪,這個事情本身倒是和李複秦的任務不衝突,但是難度不是一般高。
就算你李複秦頂著李青的威名,是天下第一高手,絕大部分人都不敢在你麵前放肆。
但在你看不到的時候,那些修行者憑什麼賣你麵子?
說不讓濫殺無辜就不殺了?
真是想太多。
到時候想要保證安昌鎮的治安,必然需要組建龐大的軍事力量,不但要能夠有效控製安昌鎮範圍內的情況,而且還要擁有追亡逐北的實力,即便李複秦不出手,都要能夠把犯罪分子拘捕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