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脈所至,方圓五十裏範圍內,皆為吾主之土。此例,可有異議?”竇可心掃視全場,隻見遠處仍被綁著的解潛麵露譏諷,除他之外,再無抬頭之人。
也不知解潛是在心中不屑李複秦的要求,還是嘲諷殿中數十臣僚,無人敢爭。
國勢暗弱,無過於此。
麵對打上門來的強盜要求,甚至不敢激烈反對,唯恐惹怒了強敵,導致國家整個滅亡。
當然了,不獨晉國如此,在李青麵前,如今的九州根本沒有強國。
強壯些的螞蟻難道就不是螞蟻了嗎?再強壯,也不可能與太陽較量一二。
晉王為了打破尷尬,隻要親自起頭:“諸卿,可有議論?”
底下沒人敢看晉王,生恐自己被點到,片刻後,作為三公之首的大司徒曹光紀沒辦法,就算晉王隨便點,第一個也肯定是他。
稍稍抬眼,拱手道:“陛下、竇太典,臣有些許疑問,這崆峒山脈,所指為何?”
晉王裝模作樣,看向竇可心。
“崆峒山脈,吾主有言,此乃崆峒山山勢所及,脈絡所遷,高低大小不論,皆山脈所至。”
竇可心保持淡笑,聽到她的話的眾大臣,卻終於保持不住沉默了。
“這……山勢所及、脈絡所遷……”
一時之間嗡聲大起,整個廣安殿內有如漲潮一般,聲浪頃刻便漫過殿門,湧向四周。
山脈,可不是隨意拿個山頭能夠比擬的。
李複秦前一世,家鄉附近是太行山脈,論及整體,綿延超過四百公裏,分割東西,縱貫四省。
但這還不算什麼,另一國內的落基山脈更是綿延整個大洲,南北長度甚至接近五千公裏,是太行山脈的十倍。
山脈,就是由眾多連綿有序、山體承續的山、梁、丘、嶺、穀、坡、壟、塬組成的整體。
九州世界的崆峒山脈,具體有多大,涵蓋多少範圍,李複秦目前並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座龐大山脈絕對不止處於晉國境內。
當前,五國兩郡的邊界分割,很大程度就依賴於崆峒山脈,還有一些大河、大湖,與之一道形成天然的交通阻礙,於是也就成了各國的天然疆界。
或許崆峒山脈的不同地段,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名字,但隻要不超出李複秦所提出的“山勢所及、脈絡所遷”八個字,將來李複秦就有充分理由將那些地方周圍五十裏內的土地,全部收歸己有。
所以,這第一條要求,其實就根本不是晉國自己能夠做主答應的。
但是,正如晉王早先敢於擅自給李青加上“領崆峒全脈至真至聖攝威明德尚玄禦盈法帝真人”這樣的法號一樣,李複秦很清楚晉王答應了也給不了他實質的好處。
不過,李複秦要的就是這一點。
別忘了,他可是身具李青的全部遺產,無論是殺神一般的威名,還是實實在在天下第一的功力修為,隻要有了這個合乎法理的名義,那麼他就有十足的把握,立足於道理,令各國全部同他簽訂這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