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夏力行選擇繼續陪同竇可心完成剩餘四國的出使任務。
至於衛郡和懷郡,李複秦在衛修齊那裏大致了解了它們的來曆之後,就決定不承認它們的獨立地位。
在李複秦看來,如果是原本的統治者太差造成人民起義,那麼他就有絕對的理由認可人民的正義,但無論懷郡郡守還是衛郡郡守,他們的行動都不過是政客的爭權奪利而已,這些的人和事,李複秦根本懶得搭理,沒有惹到他就當不存在,惹到了那就隨手抹了拉倒。
上輩子就一直看不慣那些伎倆拙劣的辦公室政治,類似衛郡、懷郡的叛亂,不過是舞台大了一些的魑魅魍魎在鬧騰而已。
也正是李複秦的種種態度,通過衛修齊的嘴巴說出來,讓夏力行結合自己在安昌的所見所聞之後,確信解潛不會因為一時的冒犯,而被針對,這才放棄了回安昌求情的想法。
第二天,竇可心一行人再次會見晉王,將李複秦對事情的決定告訴了他。
兩國已經締結條約,就算是建立了最基礎的有好互信關係,所以在刺殺事件依舊疑點重重的情況下,安昌方麵決定暫時保留態度,等待真相的進一步查明。
另外則要請晉王幫忙派出信使,告知距離最近的塗當國,竇可心一行接下來要對他們進行正式訪問。
知道了這些消息,晉王那是大喜過望,一來刺殺的事情晉國沒有被戮仙老祖懲罰,二來竇可心去塗當,那肯定也是奔著簽條約去了,倒黴能夠弟兄們一起倒,真是再好不過了!
在晉、蜀、塗當三國聯盟之中,原本是晉國國勢最強,隱隱以盟主自居,假設這次和李複秦簽訂條約的隻有它自己,那麼遭受了巨大領土損失的晉國,毫無疑問是很難繼續維持曾經的地位的了。
如果大家所有人,都能一樣,那不就直接維持原狀了?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嘛!
於是晉王不僅立刻答應下來向塗當派出信使,而且大包大攬的問了竇可心的行程安排,同時又向魯國、楚國和蜀國,也派出信使。
至於會不會因此而暴露了使節團的行蹤,從而引來更加周密的刺殺,竇可心這位使團正使都不在意,他晉王又何必在意呢!
更何況,隻要使團離開了晉國領土,再被刺殺,那就跟他晉王沒關係了,要是哪位同行倒黴,被人栽贓嫁禍成功,說不得晉王還要開開心心圍觀一下吃個瓜!
至於從中京到離開晉國國境的這段路嘛,晉王直接下旨,大司馬點集五千精銳,親自護送!沿途郡縣提供糧草,不得有誤!
一時之間,整個晉國都如送瘟神一般行動起來,夏力行看著自己父親做出這麼多失禮而且不堪的決定,很是失望。
派大軍名為護送,實似監押這種事情,實在是太丟臉了。
可是夏力行身份尷尬,不好對他父親再進言什麼,隻能默默難受,反倒是竇可心和王鋼蛋等人絲毫不以為意,一個是她們畢竟對這些國家間的交往不熟悉,很多包含隱藏意義的舉動,她們都是不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