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放飛自我你們懂的(1 / 2)

農業水利至關重要。

但是在沒有大量機械的條件下,僅僅依靠人力挖掘,哪怕隻是一條百米的窄溝,都是一個挑戰。

更何況,九州這裏如果把修行者剝去,單純看待普通人的話,他們的生產組織以及使用的生產工具,可謂極其落後。

在李複秦前世,曾有一些曆史學家分析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推動力的時候,持有土地所有者,希望推廣更加珍貴的金屬農具,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因為奴隸製之下,奴隸們不愛惜工具,毀壞、藏匿、偷盜是常有的事情,奴隸主無法負擔如此沉重的損失,所以不願意使用珍貴的金屬農具。

且不說這樣的觀點是否立得住腳,單單從這種觀點的產生條件來看,至少奴隸製社會時的人類,普遍缺乏金屬工具,應當是確鑿無疑的。

那麼當時的生產工具該是以什麼為主流呢?

石頭是原始社會的特征,但想必不會那麼全麵的在奴隸社會消失,除此之外,應當就是木器和骨器。

骨器相對較脆,製作小型工具尚可,農具肯定不敷使用。

這樣一看,似乎變唯有木器這麼一個答案了。

而九州這裏呢?

安昌因為缺乏金屬,甚至連李複秦都隻能拿著木頭鏟子幹活!

用著這樣的工具,去挖土,其難度之大,遠遠超過挖掘機械幾個數量級。

不能責怪那些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人們懶惰,不知道精耕細作,喜歡燒荒,喜歡種子一撒靠天收,在那樣富饒的土地上,不耕地、不修水利,同樣可以活下去,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千辛萬苦去耕地?

人性如此,好逸惡勞是本性,而勤勞奮鬥是逆反本性的。

若是再講的玄虛些,本性就是人類殘留的動物性,而反本性的行為才是人類高於動物的社會性。

所以,麵對一條失去了維護的溝渠,九州的這些人們才如此看重它的所有權,因為大家很清楚,當年開辟水渠的人有多麼辛苦不容易,如果子孫後代僅僅因為懶惰,就會失去它,那麼所有人都要擔心自己的東西還能不能被後人守住,因為沒人能確保自己的後代不會是懶人。

李複秦鐵青著臉,坐在堂上仔細聽著下麵的議論,他有無數話想說,他有無數理由去辯駁。

上輩子,他的父母就是土裏刨食的農民,而在他那並不富裕的家鄉,一條條深入田間的小水利,都是當年集體勞動的成果,那些水渠從不歸屬於個人,全部屬於國家,而且每個人都有義務在農閑時節去修整去維護,但就是這樣,老家村子的田地每年都有足夠的灌溉水,即便遇到小旱情,也不會把人累出個好歹來。

或許工業化的社會中,人們早就不把這些放在眼裏了,畢竟有著挖掘機和各種農用機械,想在地裏弄點什麼出來,已經不再必須使用人力。

但親眼見過親耳聽過工業化前夜是個什麼樣子的李複秦,十分清楚眼下的鄉農正在麵對什麼樣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