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尾聲(1 / 1)

再次失去婉盈對於康熙來說,是個非常之大的打擊。

康熙整晚守在躺在床塌上、已經永遠熟睡過去的婉盈身邊。康熙輕柔的撫摸著婉盈的臉龐,不由想起過去與婉盈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與婉盈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那些幸福的瞬間好似昨天發生一般,曆曆在目。想著想著,淚水不由從康熙的眼中落下,滴在婉盈熟睡的臉上。

康熙握著婉盈的手,將其緊緊貼在自己的臉上,傷心地對已經毫無任何反應的婉盈說:“婉盈,你還記得朕與你第一次相遇的情景嗎?朕錯怪了你,而你也沒輕饒朕,你臨走時,還狠狠的踩了朕一腳,害的朕,腳疼了好幾天。”康熙說著,想起往事,臉上不由露出笑容,淚水也隨之落下:“還記得,朕與你在破廟裏看星星,談心事;在蝶幽穀中,捉蝴蝶、賞美景……那段與你共同度過的時光,是朕曾未有過的喜悅。朕直到認識你,朕才體會到活在這世上原來可以過得這麼開心,這麼美好,朕已經習慣有你在身邊的日子了。朕剛剛失去過你一次,朕真的崩潰了,朕現在好痛苦,婉盈,你明白朕的感受嗎?如果你明白,你為什麼還要讓朕再受一次折磨?”此時,康熙已經泣不成聲。

太後甚是擔心康熙的身體,也有些後悔與自責,因為太後親眼目睹婉盈替康熙擋刀一事,如果婉盈不是真心愛康熙,為何要陪上自己的性命來救康熙?如果康熙不是真心愛著婉盈,康熙此時為何又要守著已無任何知覺的婉盈身邊寸步不離?

太後懷著愧疚之情,第二天一早,便來到乾清宮勸康熙,“皇帝,人死不能複生,你也要顧及到你的身體才是。聽小米說,你一夜未眠,也沒有進食,你的身子會吃不消的!”

康熙絲毫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突然道:“婉盈是因朕而死,朕好慚愧沒有給過她名分,她曾經已經為朕死過一次,她為了朕能作一位明君,可以拋棄一切。如果之前沒有那麼多坎坷,我們早已成為一對名副其實的夫妻。”

太後聽後,傷心道:“皇帝,你在怪哀家,沒有成全你們?”

“朕不是怪母後,朕是怪自己,沒有處理好我們的感情,使母後聽信讒言。”康熙悔恨不已。

太後聽著,痛心極了,從眼中也湧出了熱淚。太後不想再說什麼,便轉身回慈寧宮去了。

過了一會兒,小米來叫康熙上朝。康熙知道婉盈不想因為自己而耽誤朝政,康熙於是起身,衝著婉盈一笑,便吩咐小米更衣,前去上朝。

此時,婉盈已經安靜地躺在康熙的床塌上,她已經心滿意足了……

在大殿上,對於刺客一事,大臣們不免有些後怕,但聽到“皇上駕到”,便立刻肅靜下來,紛紛跪倒,向康熙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響掣大殿。

康熙說了一聲:“眾愛卿平身”,便坐於龍椅上。康熙的表情仍然沒有恢複:“對於昨日刺客一事,朕甚感惋惜。朕不想再看到這種類似的事件發生,這需要眾愛卿的共同努力。”說著,示意要小米宣讀聖旨。

小米打開聖旨,開始讀道:“奉天呈運,皇帝昭曰。逆臣莊親王罪大惡極,通敵犯上,國法不容,理應判處斬首,全家問斬,但觀其一生,念其為我大清曾立下功勞,改判為全家發配邊疆,終生留守墓園;叛亂之人天允師太、無劍、芷春等,險些鑄成大錯,但念其有悔改之心,判其流放塞外,終生不得踏入我大清疆土;葉赫氏族族人歐陽清、聶辰等人,勾結我大清臣子,有心入侵我大清,理應視為奸細處死,但念我大清主張與外邦和平共處,遂將其逐回關外,望兩國從此世代交好。欽此!”

小米讀完,眾大臣深感康熙英明,便紛紛跪下,異口同聲說道:“皇恩浩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已經將婉盈的遺囑做到了,於是起身,離開了大殿。

林文昌在其中,心知肚明,自己跟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