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副帥!何出此言!?”
韓平腦門子上的汗都出來了,驚呼:“將士們被折騰了一夜,現在都沒有休息。如果這就是敵軍的真實意圖,那麼黎明之時敵軍肯定會趁我軍人困馬乏之時發起進攻。到時候我軍將士困乏之時必定戰力受損,對麵以差不多的兵力全力猛攻,我方必定戰敗!”
參軍聽到這裏才發現,原來事情的關鍵節點在這裏……
參軍也開始被嚇得出了些冷汗,直呼:“副帥,要不還是撤軍吧?讓將士們現在就開始準備,扔掉輜重,輕裝前行。天亮就從西門出發。”
韓平點頭:“也隻能如此了,去傳令吧。把輜重留下,糧草盡量帶走,帶不走的就燒掉。”
“好,屬下這就去傳令。”
沒過多久,金軍大營外的齊兵又開始了擊鼓呐喊,四麵八方的喧鬧聲讓金軍再次陷入了緊張。
參軍去傳令的時候連忙喊著:“不用管外麵,趕緊收拾行裝。天亮就撤退……”
天還沒亮,文鴛就開始整軍了。十萬將士在黑夜裏慢步出發,百十個人裏麵有一個是舉著火把的,就憑借這種微弱的光線,齊軍主力繞到了金軍大營的西門外埋伏。
天剛有些微微亮,齊軍上萬人馬突然對金軍大營東門發起猛烈攻擊!
齊軍士兵頂著反擊不停地衝撞著金軍營的大門;由於大營城寨是巨木搭建的,相對低矮一些,齊軍後方弓箭手看見、瞄準,萬箭齊發後可以射住金軍前來增援城門的士兵……
現在的齊軍做出一副發起總攻的態勢,但給金軍的感覺是總攻方向在東門,實際上齊軍主力在西門。
金軍大營隻有三道門,北、西、東,東門現在有大量的敵人在攻城;北門外的空曠處比較少,多數是山林,容易受到伏擊;西門外是大道,金軍從西門出去可以去西邊也可以轉而北上,所以西門成為了金軍現在的必經之路。
韓平指揮著將士:“守住城門爭取到撤軍的時間……”
這時候參軍去看了一眼東門進攻的齊軍回來報告:“副帥!屬下剛才過去看了一下東門的戰事,雖然看不太清楚,但總覺得攻城的士兵隻有萬餘人,應該不超過兩萬。屬下猜想東門會不會是佯攻?敵人的主力或許在西門外或者北門外!”
韓平想了想:“就算東門外的齊軍是在佯攻,如果文鴛的意圖是引誘我們出城迎戰,在野外作戰中把我們消滅的話,我們出東門就是慘敗。如果東門外沒有埋伏,敵人看見我們就跑的話,我方並不適合追擊,也耽擱了撤退的良機。”
“那副帥以為,該當如何部署?”
“本副帥以為……(思考了些許時間)這樣吧,還是從西門出,讓盾牌兵在兩側,全軍一起出發。快速通過大路,就算有埋伏的話也不要戀戰,且戰且退即可。”
參軍連忙問道:“副帥為何不派兩隊哨騎先出去看看?”
韓平搖了搖頭回答:“哨騎金貴,如果西門外隻有少量的敵軍也是能消滅哨騎隊伍的。所以派哨騎出去,就算有幸存者回來也不一定說得清有多少敵人。賭一把吧,就從西門出,西門外地勢平緩,就算有齊軍重兵設伏,隻要我們想走,他們隻能和我們在空曠的地方互相攻擊。現在東門至少有一萬敵軍的話,我們從西門離開,短時間內應該還有兵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