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嬴稷的曆史評價(1 / 2)

而此刻的魏優與範雎來到了定宮,隻見他們看到嬴稷坐在這個地方,他們真的是有些時候看不懂他嬴稷在想什麼事情呢?此刻的他們也是不敢去打擾自己的大王,因為自己家大王心機之深沉比起趙丹有過之無不及,他自己就是這樣恐怖人。

嬴稷看到了他們心裏也知道怎麼?畢竟曆史上嬴稷和現在打可以是絕對一樣一樣的!嬴稷是一個老狐狸,他無比陰險也無比詭詐,誰也猜不透他嬴稷心裏此刻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呢?

這點不由得要提曆史上的嬴稷,曆史上嬴稷是什麼樣的!一直以來,秦昭襄王都沒有被史學家推到前台,但如果沒有秦昭襄王,秦朝統一至少推後幾十年,這是他在位的時候秦國成為最具實力統一的國家,但他在曆史上卻不怎麼出名....我們應該還原這一代雄主真實的麵貌...秦昭王嬴稷,這個人曆史上對其正麵評價甚少,知名度也很低。原因是:戰國策記載其母宣太後,其舅魏冉專政幾十年,秦昭王形同傀儡;逼殺秦國功臣白起,丞相範雎;完璧歸趙的典故也刻意醜化了秦昭王的形象。作為秦國國君,他無法和秦穆公,秦孝公,秦始皇相提並論,即使在同時期的秦國,也不如戰神白起,水神李冰,垂簾聽政創始人宣太後璀璨奪目。而我認為:秦昭王是秦統一六國霸業長達百餘年火炬傳遞中,最重要的火炬手。

秦昭王18歲繼位,在位55年,73歲薨。此記錄直到清代的康熙,乾隆出現才被打破。但秦昭王的55年並非虛度光陰,其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強化中央集權,采取遠交近攻,離間六國合縱,挑撥六國混戰,重創六國軍事力量,搶占耕地和資源,興修岷江水利工程,開創巴蜀漢中府之國,其在位時秦版圖大於六國總和,為後來的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雄厚基礎。

秦昭王的王位是上掉下來的餡餅。秦武王嬴蕩,身強力壯,好勇鬥狠,有一突發奇想,要把奄奄一息的周王室滅掉,繼而威懾山東六國。武王以為洛陽曾經是下第一繁華都城,八百年的周王室一定遍地珍玩寶貝。等到了洛陽,周王室的衰敗窮困,洛陽的蕭條破舊,讓武王大失所望,若空手而歸,必為下恥笑,於是在周王室宮殿,想把象征下的九座大鼎之一的雍州鼎帶回秦國,此鼎重達千斤,為青銅所鑄。武王自恃力大,結果舉鼎折骨而死,就是被鼎砸斷了腿,失血過多而死。這種死法,在曆代帝王中,可以算得上最荒唐的死法了。武王沒有子嗣,王位最終傳給了還在燕國做人質的異母弟弟,就是秦昭王。

宣太後是楚國人,嫁給秦惠文王嬴駟,也就是剛才的秦武王的父親,被封為八子,因為姓羋,又稱羋八子。八子是後宮級別較低的職位,和王後之間差了好幾個級別,羋姓是楚國國姓,這明宣太後在楚國地位就不高。在秦武王死後,宣太後和秦惠文王後及家族展開了奪位大戰,最後讓自己的兒子秦昭王成功繼位,並徹底消滅了競爭對手。可見宣太後的政治智慧和鬥爭手段的高超。如果按戰國策所,宣太後從此獨斷專權長達幾十年,我認為理由並不充分。

首先,秦昭王即位之初,宣太後擔心主少國疑,兒子無法掌控朝局,於是垂簾聽政,並重用羋氏族人,先後冊封了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史稱“四貴”,掌控各職能部門,這對穩定朝局至關重要。事實證明這四個人確實非常有才幹,特別是宣太後的異父弟弟魏冉,擔任丞相,掌控朝政,提拔重用白起統帥秦國軍隊,掌控軍權,從此戰國時代的第一戰神登上曆史舞台。宣太後用計困死了一直覬覦秦國巴蜀和漢中土地的楚懷王,還殺了西部的遊牧政權的義渠王,使秦國免除了西部的隱患,宣太後的手法都是誘騙其到秦國,楚懷王被困後,病死在秦國,義渠王直接被誅殺。宣太後用實際行動教育自己的兒子,國家利益麵前,什麼手段都可以用,不必拘泥於任何方式。秦昭王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茁壯成長,開始管理國家,駕馭群臣,宣太後逐漸退居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