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忠勇於國(1 / 2)

徐榮以手執韁立於營地門口,身後烈馬響鼻陣陣。

張遼得知黎陽校尉登門拜訪的消息後急忙出去迎接。

張遼在營帳內設宴款待,徐榮麵色一黯告誡道:“張郡守不去西河赴任,滯留在此介入亂局當中,殊為不智。”

“哎,我也是身不由己,隻能隨波逐流。”張遼無奈回應。

徐榮不曾想到,不久前還同他一起屈居於北軍校場的張遼,如今搖身一變立下營救聖駕及斬殺張讓、段珪之功成了一郡太守,在心底他為張遼歡喜,可對於張遼現在的做法感到不值。

他不解的發問道:“緣何如此?”

“丁原於我有提攜之恩,對方挾恩圖報我隻能勉為其難答應丁原的要求,不過我不會出兵相助丁原,從旁協助算是償還丁原的征辟之情,從今往後我將不再欠丁原的人情。”

張遼這般解釋,對於心底的籌謀算計隻能閉口不談。

此番進入洛陽,他就結交到了這麼一位朋友,私交甚密。

徐榮能夠入營勸告,張遼極為感激。

“焉能如此下作?”徐榮極其不滿的嗬責,算是理解了張遼滯留於洛陽城外的原因,有恩必報方為大丈夫所為。

張遼十分關切的問道:“我正處於風口浪尖,你這個時候入營見我,會不會連累到你?”

“無礙,我就像是一團空氣,沒人看得見,也沒人對我發號施令,大將軍死後無人理睬於我,也無人具備對我發號施令的權力。”

徐榮苦笑不跌的道:“洛陽城內大多數京兵校尉跟我一樣,當蹇碩、十常侍及何進接連淪喪之後,權力中樞無人主導,何太後和陛下都在董卓的挾持之下,如果有一能夠有人統領京中兵馬,非董卓莫屬。”

張遼好奇問道:“丁原呢?”

“如果丁原趕走或者斬殺董卓,同樣挾持何太後和陛下於宮室之內的話,獨掌大權的人非他莫屬。”徐榮客觀的評價。

張遼再問道:“三公九卿就沒人站出來統領朝局?”

“何進一死,錄尚書事一職空懸,三公九卿雖然權勢頗重,可大漢所有的軍國政務皆出自於錄尚書事,沒人兼領此職,權力中樞形同虛設。”

徐榮神色複雜的道:“三公九卿威重,可也不掌握實際的兵權啊,如今京中的領兵將校沒了大將軍,完全是一盤散沙。”

“就沒有人振臂一呼統攝大局?”張遼極其不解。

徐榮理所應當的道:“朝廷如何用人自有法度,誰敢僭越行事?妄圖行使君權,注定要淪落為士人公敵,難逃覆亡。”

劉氏下尚未真正的名存實亡,文武百官恪盡職守者居多,張遼突然有所明悟,董卓在滾滾諸臣當中能夠囂張跋扈,完全是因為董卓自己將子玩弄於股掌之上。

否則,要是盧植、皇甫嵩和朱儁等人也像董卓這般肆無忌憚的話,根本就沒有董卓獨霸朝綱的機會。

須知,皇甫嵩在鎮壓黃巾起義之後威震下,閻忠就建議皇甫嵩南麵稱製,皇甫嵩不用其計,閻忠失望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