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歸家之後,方才得知張遼拜訪一事,聽聞西河太守兩次登門拜訪的過程之後,不敢有絲毫的耽擱,麵帶狂喜之情馬不停蹄直奔張遼營帳。
徐晃求見西河太守的消息傳入曹性耳中之後,曹性不敢怠慢,直接將徐晃帶到了張遼麵前。
“徐晃徐公明,見過張郡守。”徐晃一板一眼的行禮。
張遼大喜過望,徑直來到徐晃麵前,扶起徐晃雙手不加掩飾自己的喜色道:“我聽聞公明兄在鄉野之間頗有武勇之名,因此這才慕名前去拜訪,不曾想去了兩次皆落空了。”
他拉起徐晃摁著讓其坐於案幾之後,自己坐於對麵,倍感欣喜道:“如今得見公明兄,總算讓我安心多了。”
徐晃極其忐忑和拘束,他不過是一介鄉野莽夫,靠著七分勇力及三分才學,這才在而立之年後在郡中擔任吏。
如今蒙受西河太守如此禮遇和器重,一顆心早就慌亂如麻,他不知道自己有何才能顯露於外,這才讓張遼倍加重視。
徐晃極力收斂自己驚疑的情緒,慚愧的道:“徐晃不過是鄉野草莽,在郡中並無多大的聲望,能得張郡守不辭辛苦的上門拜訪,實乃三生有幸,請張郡守受我一拜。”
張遼接受徐晃的拱手參拜之禮,這才好奇的問道:“不知公明兄去了何處?”
徐晃如實道:“張郡守拜訪我之時,我已是張郡守麾下的士卒。”
“當真?”張遼略帶訝異和意外。
曹性笑嗬嗬的道:“千真萬確,徐晃憑借武勇闖過重重考驗,在新近招募的士卒當中擔任曲長一職。”
宋憲笑眯眯的道:“我同曹性擔任張郡守的親兵曲長,對於招兵一事無權過問,因此不清楚張郡守要找的人就在自己的麾下,這是我們的過失,如果我們知道詳情,就不會勞駕張郡守空跑兩趟。”
張遼知道詳情之後頓時就理解了徐晃的所作所為,郡中吏無外乎刀筆吏,徐晃仗著武勇想要投身於軍伍當中建功立業,自然在情理當中。
黃巾之亂以來,不知道有多少草莽豪傑看出了漢室社稷的動亂,抱著馬上封侯想法的豪傑不知凡幾。
平時,窮其一生的成就也是極其的有限,正好可以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效力於戰場之上,將無限的激情全部投身於戰陣,期望能夠光宗耀祖成為一代英傑。
禮崩樂壞之際人心思亂,這已經是不可挽回的趨勢,寒門庶族自然竭盡全力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放過這個機會,就會跟封侯拜將的機遇擦肩而過。
但凡是上進者,都想打破世族門閥對於官員任命的壟斷製度,好讓自己躋身於上層以此來賺取榮華富貴。
就拿張遼來,馬邑豪族的身份地位,就讓他少為郡吏,弱冠之後直接就是掌兵從事,這跟家世的資本分不開關係。
徐晃要比張遼年長十餘歲,而立之年過後方為郡中吏,這還是徐晃憑借文武之才方有機會任職,諸如其他的草莽豪傑多不勝數,想要蒙受郡縣官員的征辟殊為困難。
“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張遼笑容洋溢,對於徐晃不乏溢美之詞,情真意切的道:“公明兄棄筆從戎的壯舉,頗有傅介子、張騫的風采,待他日立功封侯,也能榮耀一時,注定也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