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耿祉、王邑和臧旻等人,張遼這才將徐晃喚到堂內問話,案幾之上,擺放著幾盆飯菜,兩人對案而坐。
張遼吃罷一碗米,放下碗筷咀嚼完一塊肥瘦相間的羊肉,緩緩言道:“我離開圜陰縣時吩咐過你,若有困難可向我修書求救,可你為了不給我添麻煩,自己大包大攬一應承擔所有的困難,在此,我深謝公明兄處處為我考慮的情分。”
“西河郡人口稀少,張郡守麾下的一萬多大軍,再加上四千餘郡卒,處處都需要耗費錢糧,我隻能自作主張就地取材。”
徐晃神色嚴肅,回稟道:“圜陰和圜陽兩縣還有一些富戶,私蓄部曲兵馬者有八戶土豪劣紳,慷他人之慨,用他人之錢糧來為張郡守供養兵馬,這是下官的職責。”
張遼知道徐晃的所作所為,往來書信上麵稟報的一清二楚,但他不能隻記在心間閉口不提,麾下將領的功績自然要掛在嘴邊,而且還要多加褒揚。
他麾下的兵馬加上郡卒,全部整合起來已經超過兩萬,所耗費的糧秣確實捉襟見肘,徐晃正是明白這個道理這才主動幫他分憂,將所轄境內的富戶土豪當作了盤剝的對象。
張遼關心的問道:“可有反對之聲?”
“迫於強兵在側,無人敢置喙半句,所有不滿也隻能在私下裏發泄一二。”
徐晃解釋道:“與其放任地方土豪豢養兵馬用來保護一家一室,不如以強兵脅迫他們交出一些糧草軍械,用來供養張郡守麾下的軍馬,可保千家萬室。”
“公明兄行事自然是謀定而後動,也不至於竭澤而漁,隻要不將他們逼入絕境,不會發生造反生亂的事情就好,一切的決斷任由公明兄做主。”
張遼將兩縣的武事交付於徐晃,自然許以足夠的權力和信任,他麾下的一幹文武當中,就屬徐晃現在的權力最大。
即便是跟隨他最久的高順等人,無論是擁兵數量還是權力大,沒有一個人可以跟徐晃相媲美。
張遼之所以將徐晃撿拔出來擔當大任,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往後高順一幹武將必將隨他出征,徐晃將會挑起大梁保護大後方,在他的心目當中,徐晃確實具備獨擋一方的才幹。
他也知道,成廉宋憲等人對徐晃稍有成見,對他的安排也有抱怨,不過在他的私下勸慰之下,將一切的負麵影響全部都化解了。
“張郡守許我以重擔,我必將殫精竭慮以死相報。”
徐晃一點兒鬆懈的神色都沒有,秉著一副嚴肅的麵孔。
“我早就與你過,我們生死富貴同享,日後若真是戰局不利,還望公明兄保全自身以圖東山再起,不可輕言生死。”
張遼認真的囑咐,他深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道理,他的底子本來就薄弱,容不得任何的損傷,見徐晃點頭答應,於是斥責道:“有件事公明兄幹的太不地道,讓我極其不滿。”
徐晃急忙追問道:“何事?”
“我去蔡府求親之時,公明兄將家人全部接到了離石縣,這是擔心我猜忌你嗎?把家人放在我的身邊,那是人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