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皇上打算怎麼辦?”
宇文昊詭異一笑:“有了這名士帖,到時候就能進入瓊林書院。這些個文人,多是仰慕陶逍的名聲而去。回頭,朕得好好布局,讓她再也逃不掉。”
三月初三,對於帝都百姓來說,最大的盛事不是百花節,而是城外瓊林書院開院。
天剛蒙蒙亮,就有四麵八方的名士、才子陸續步入,進入號稱天下第一的書院,仿佛置身於一座美麗的花園裏。
院外,種植著杏桃之花,也不知從哪裏移來的樹苗,在這個春花爛漫的時節,便如火如荼的盛放在通往書院的兩側,又植了一叢叢的青竹,鬆柏,雖是在北國,卻給人一種誤入江南的感覺。
站在通往書院的石子路上,就能看到清雅又不失大氣的大門,上麵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是當今天下第一書法家鍾維所寫的“瓊林書院”,大門上掛著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一進大門,就能看到一塊丈許高,三丈寬的漢白玉石碑,上麵刻著渾勁有力的幾個大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下麵清晰地留著“張子齡題字”三字。
宇文昊扮成文弱書生模樣,喬凱旋也打扮著隨從跟班,“這張少傅也做了這瓊林書院的人?”
“張大人是朝廷第一大學士,天下的大才子是陶逍。光看這氣勢,就知來者不凡。人們對於這瓊林書院背後的高人很感興趣。可誰也不知道究竟是何方神聖?”
繞過漢白玉石碑,便見後麵另有洞天,一側立有塊告示牌,上寫“諸位名士、才子:書院開院,各位亭台樓閣尚未命名,現公開征集名字,望踴躍參加。”簡單明了,隻此幾行字,一看這等書法,不需問,又是陶逍的筆跡。
後麵是一塊偌大的空地,地上鋪著石板,其間植有花木園地,都是半人高的萬年青,修剪得一般高矮,東邊有一座鍾樓,站在上麵,有種居高臨下之感。建了一座偌大的殿堂,金碧輝煌,仿若皇宮一般,匾上無字,隻見一側貼了塊紙張:“此處為學堂,可同時容三百餘位學子在此聽名士授課。”
哪裏是學堂,分明就像是一座大殿,殿上掛有孔孟的畫像,中間還有塊偌大的石砌之物,石牆上麵有塊尺寬的小溪,能聽溪水潺潺,屋內還植有蘭、菊等花卉,一排排的桌案連接成片,漸次而高,成螺旋狀。
在西邊,也有一間同樣的學堂,布置卻又與那間略有不同,依舊懸掛有大幅孔孟畫像。
兩間偌大學堂之後,設有一道圍牆,有一道月洞門,大門口,站著四名身材魁梧的書院護衛,查驗名帖,讓人逐一進入。
有些好奇的學子想要再次進入,卻不能了,隻能透過丈間的留有蘭花狀的牆洞往裏看,但見裏麵,比外麵更吸引人。
裏麵錯落有致的置有四座房宇,皆是二層高的。
但見東邊第一座,又貼有一張紙:“此處為分階段學堂,根據不同學子的能力,分為一、二、三、四年級。”
每座學堂之側,又設有形狀漂亮的茅廁,有人好奇地進入茅廁,出來後臉上都是驚異的表情。
再往裏,又另有一道圍牆。
東側是藏書樓,西側則是器行。透過窗樓,可見藏書樓裏,有一排排的書架,滿滿都是三層樓都是各式書籍。西側的器行裏,有琴棋兵器等物。
一座較大的花園,小橋流水,一應俱全,東頭置有一間偌大的飯堂,擺著無數的餐桌,飯堂一側有道小門,門外有條建好的大道,可直達書院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