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舊友(1 / 2)

一九八九年,這是改革開放的第十一年,也是中美建交的第十年,今年的二月六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更是衛民與好友相聚的日子。

這是衛民在美國時的同學,從一九五五年衛民回國以後,衛民便再也沒有見過他了,掐指一算,居然已經有三十四個年頭了。

衛民早早的就去機場接他的同學,他的同學叫羅振華,是衛民在美國做研究生時的同學,他是在美國出生的,父母都是中國人,當年那幾次回國潮的時候,羅振華沒有跟著一起回來,現在,羅振華是美國的加州大學終身教授,今年,羅振華帶著他的妻子還有小兒子一家來衛民家裏做客,這是羅振華第一次來中國,衛民想讓他感受到現在的中國不是國外媒體上的那個樣子,他們現在的生活已經越來越好了。

也許是因為衛民來的太早,也許是因為同學之間想見麵的心情太迫切了,衛民覺得自己已經等了太長時間了,可是卻遲遲不見老同學的到來。

又等了快半個小時,衛民終於看見羅振華了,都已經三十幾年沒見了,他們之間的變化太大了,當年大家分別的時候,大家才三十幾歲,正是壯年的時候,可是現在,都已經六七十歲了,大家的頭發都白了。

衛民激動的朝著羅振華走去,羅振華也快步走來,衛民說道:“老朋友,好久不見了。”

羅振華也說道:“好久不見,我的朋友。”

羅振華向衛民介紹道:“這是我的妻子,叫林如,也是從小在美國出生的華裔,這是我們的小兒子,叫羅寧,這是我的兒媳婦簡奚,這是我的孫女,叫羅琳。”

衛民摸了摸小女孩的臉蛋,問道:“孩子幾歲了?上學了嗎?”

羅振華說道:“今年六歲了,還沒上小學,我們在家的時候都是用中文說話的,平時也會在家裏教她一些古詩。”

衛民說道:“中國的詩詞文化很好,對小孩子學習是很有好處的,以後上學的時候也會比較輕鬆。”過了一會兒,衛民忽然意識到,羅琳是在美國出生的,她以後在美國學習,不用學習中國的古典詩詞。

衛民自嘲的笑了一下,說道:“我們不要在機場站著了,陶然現在在家裏做了一大桌子的好吃的,我們快點兒回去吃飯吧。”

到了家裏,陶然果然備好了一大桌子的飯菜,寒暄了一會之後,大家便開始上桌吃飯,衛民也一直和羅振華聊著天,一會兒懷念從前上學的時光,一會兒說這些年的變化,一會兒又展望未來的。

飯吃的差不多了,衛民的孫女就和羅琳一起玩兒起來了,小孩子總是融合的很快,才這麼一會兒,她們就開始滿屋子跑,孫女拿著羅振華送的一套洋娃娃一直舍不得放下,那一套玩具,衛民在商場從來沒有看見過,那裏邊的洋娃娃,不僅可以換衣服穿,還有不同工作的製服,有醫生的衣服,有廚師的衣服,有水手的衣服,不僅如此,還有對應的聽診器,針筒,鍋和碗等。

衛民微微有些心酸,把頭又轉了回來,羅振華說道:“你之前參加的水利工程建設我聽說了,你現在在美國挺出名的,有沒有想過回美國做教授?”

衛民搖搖頭,說道:“我現在在國內也教課,我帶研究生,也做係主任,挺好的,就不回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