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期並不可怕,
人人都會經曆,
每當走出它的糾纏之後回頭再看,
你會意識到自己收獲良多,
是的,遠比你想象中更多。
你那不是執著,是固執而已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看上去同樣的行為,有些人就被稱讚為“執著、堅持不懈”,而有人就被批評為“固執、冥頑不靈”呢?
說實在的,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某段時間,我覺得其實二者沒有什麼不同,甚至認為二者本質上隻是一種唯結果論的差異判定而已。比如同樣的事情,你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後做成功了,眾人會紛紛讚揚你執著;反之如果最後你失敗了,所有人就會認為你固執,不聽勸。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我先跟大家說兩個故事,第一個是關於我父親朋友的兒子小陶。從國外歸來後,小陶在家人的安排下去了一家服裝廠工作,在廠子裏一幹就是五年。這期間小陶一直任勞任怨,完成了上司布置的各種任務,因為做事踏實穩重,很受上司的器重。然而,就在上司準備提拔小陶,讓他擔任項目經理的時候,小陶卻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主動提出了辭職。
後來才知道,原來小陶選擇辭職的原因,是他決定去自己創業。
不用說,這個決定一出來,大家都覺得非常不理解。包括小陶的父親在內,許多人都勸他,已經做到這個份上了,上升的通道也初步形成,老板又賞識你,為什麼非要辭職自己去幹呢?他的父親甚至舉了各種例子,證明想要創業成功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然而,小陶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一步一步地進行下去:確定合作夥伴,注冊公司,聯係生產和銷售渠道,等等。三年之後,小陶的服裝公司已經像模像樣,不僅自己的品牌在網上賣得不錯,還接到了不少大品牌公司的貼牌生產訂單。早已實現財富自由的小陶,已經成了“陶總”,不僅開著引人豔羨的豪車,全款買了套房,社會地位更是完全不同於過去了。
後來我有次去他家做客,剛巧小陶正在廠裏忙,沒在家。不過他們一家提到小陶時,都是不住地誇小陶厲害,說他有擔當,有主見,堅持自己的想法,夠執著。他父親說,後來才知道小陶選擇創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賺更多的錢,讓家裏人過得舒服些。
接下來,我們再聊另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一個朋友,叫作小董。和小陶一樣,小董也是個海歸,也是在家裏的安排下,去了一家製藥廠工作。其實熟悉小董的人都知道,他從大學起就一直想著要創業,和朋友聊天的話題,也三句話不離創業。但是他家裏卻一直希望小董不要那麼浮躁,因此希望他去製藥廠好好上班,先熟悉下社會環境再說。
不過小董顯然不願服從家裏的安排,隻幹了半年就辭職了。因為這個,他還和家裏大吵了一架,小董認為家裏人總是限製他,從不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且創業是小董的夙願,這一次他拒絕聽從家裏人的意願,一定要“不忘初心”地做下去。
辭職後的小董,找到大學時一起策劃過創業的幾個人,和其中兩個人合夥注冊了一家公司,做白酒買賣。後來我問小董為什麼選擇白酒買賣,他說因為他們三個合夥人討論了一下,白酒是他們共同了解的唯一商品。
這顯然是一個非常缺乏思考的決策,小董他們很快就暴露出經驗不足的缺點,也隨之產生了大量的問題,而且經營方麵一直看不到什麼盈利的可能。另外兩個合夥人越來越覺得白酒經營這潭水太深,有點兒想放棄了,但小董卻覺得如果不能堅持下去,就什麼都得不到,因此他努力勸說大家繼續。
然而事與願違,最終小董的公司還是因為經營不善、缺乏資金、銷路始終無法打開而不了了之。大家一提到小董,都會說這個人太固執,不聽人勸,總是一意孤行。
兩人都是創業,一個很成功,一個非常失敗,他們得到的評價卻截然相反,這是以成敗論英雄嗎?
我覺得,至少可以說不完全是。固執和執著二者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反映出完全不同的一些東西。我們下麵就來詳細說一說。
一、固執的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很多時候,如果一個人表現得非常固執,對別人的意見采取完全不理會的方式對待時,往往反映出這個人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換句話說,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權重極高,至於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相同的還能聽聽,相左的那就完全當作耳旁風,毫不理會。
小董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他的觀念裏,“創業”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情,為了實現這件事,他完全不聽家裏的意見,哪怕他的家人並未徹底否決他的想法,而是讓他先沉澱幾年再說。但這些建議在小董那裏就成了“總是和自己對著幹”的言論。
反觀小陶,他選擇創業雖然也是自己的想法,雖然他也頂住了家裏的反對意見,堅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他的初衷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他還想讓家人過得更舒服一些。不要小看這麼一點兒差異,這意味著一個固執的人隻會為了自己而孤軍苦戰;而一個執著的人在心懷他人的同時,也會獲得更多的前進動力。
二、固執的人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經常對自己評價過高
以前看《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的章節時,總是會驚訝於袁紹為何會拒絕一切對他有利的勸諫,而曹操卻能聽從下屬謀士的各種建議。後來我想,可能是因為兩人對自己能力的定位完全不同:出身於四世三公家庭的袁紹,作為一個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孩子,想必從小就受到全家各種追捧,畢竟他能做到一方霸主,真實能力應該還是有一點兒的。但是周圍人過度的吹捧,會令袁紹對自己喪失正確的判斷,他因此也就變成了一個看來固執到愚蠢可笑的人。而曹操呢,相對低微的出身會讓他更加懂得審視自己,也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表現在決策中,就是從善如流,能夠聽從謀士的意見。同樣地,曹操之後的實力急速擴張,也導致他個人膨脹,對自己喪失了準確定位,從而導致了赤壁大敗。
在我說的兩個例子中,也完全體現出了這一點。小陶之所以敢於創業,是因為他學的就是服裝專業,後來在服裝廠工作了五年,把上上下下各種路子都跑通了,有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人脈和渠道的積累也足夠了。所以,在那個時間點,即便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差不多“成了”。之所以說他的創業是一種執著的堅持,主要還是因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
而小董呢,學的是製藥,在製藥廠幹了半年,沒有任何積累就貿然跑去賣白酒,這樣的創業說毫無準備完全不為過。但是他卻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覺得自己一直在琢磨如何創業,到處學習和人交流,已經有了創業的積累,而實際上呢?這些都是紙上談兵而已。
這和第一點其實也是有共通之處的,當一個人長期以自我為中心,就自然而然地會對自己的評價變得過高,也變得更加固執。
三、固執的人,看不到大勢的變化,總一條路走到黑
固執的人,最常見的一種心態就是,管他三七二十一,反正我就是要這樣,我行我素。這樣的行為,每每令我聯想到那種兩眼戴著眼罩的驢,隻會不斷地繞著圈原地打轉,因為它們看不到外界的變化,隻知道聽從自己的想法。
或許我們可以說,小董當初決定辭職創業,還算是一種對夢想的執著,但是後來各種問題頻發,他無力化解,銷售數據一直走低還無動於衷,就屬於盲目自信的固執了。我們常說不該害怕失敗,應當勇於試錯,但這應該建立在一個大前提之下——你真的有解決問題,避免不斷失敗的能力。而小董所麵臨的麻煩和失敗,其實是在提醒他:這條路並不適合你,或者說,你高估了自己的真實水準。
再舉一個例子,我有個做新媒體的小夥伴,中文係畢業的,曾經在某著名電視台做過記者,做了十年左右自己出來做自媒體了。不用說,一開始也是阻力重重,各種不看好的言論包圍著他。但是這哥們就是不信邪,堅持要做下去。
為什麼他這麼相信自己能成功呢?就在於他看到了自己積累粉絲的速度,那條不斷上漲的曲線告訴他,這是未來的趨勢,流量為王的潮流會主宰未來的媒體行業。同時,他的創作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靈感和腦洞一個接一個出現。後來這哥們的確做得很不錯,算是垂直領域內的頭部自媒體。
能否看清大勢,進而反省自身,這就是執著和固執的一大區分點。
四、某些固執,其實隻是為了滿足身份的扮演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些人看似執著,其實隻是為了表現自己執著的屬性而強行執著,這本質上還是一種固執。這種行為充其量隻是為了滿足自己對自己的虛幻印象,就跟一個人為了體現自己的男人氣概,一言不合就要動拳頭,滿嘴兄弟義氣是一回事。
有些人可能天生對於那些執著而成功的人有崇敬感,於是立誌也要做那樣的人,凡事都要表現得很獨立自主,堅持自我,可說句不好聽的,這隻是模仿了一層膚淺的皮毛。那些成功人士所付出的汗水和實際行動他們模仿不來,隻能從人家的外在著手,東施效顰。抱歉,人家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努力的基礎上的,那可真不是裝出一副“我很強,我很執著”的樣子。
當初BEYOND的經曆和勵誌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多少人輟學去玩音樂,搞樂隊,然而真正做出點兒模樣的又有多少呢?又有多少打著熱愛音樂的幌子,實則隻是厭學貪玩呢?
其實,說了這麼多,要真正在現實中區分出自己究竟是執著還是固執,依然是有一定難度的。總之,我們不放棄自我,不忘初心肯定是對的,但也不能誤入歧途,要學會多多審視自己——是否真的有實現目標的能力,是否真的付出了足夠的汗水。
你信神信鬼,就是信不過你自己
上個月,有個小朋友非常興奮地要請我吃飯,原因是她的雅思考了一個不錯的分數,去加拿大念碩士的計劃終於有著落了。看她那麼開心我也挺欣喜的,畢竟這其中我也助了一份力,教了她一些如何在短時間內複習雅思的方法。
一路上她興致極高,眉飛色舞地說起她整個複習備考的過程,從一開始毫無底氣,到被勸說之後終於下定決心去準備,再到考前各種焦慮甚至準備放棄考試等。當然,這些可能不太愉快的經曆在考試成功之後,都變成了充滿回憶的談資。
然而,後來她說了自己臨考前做的一件事,讓我覺得有點兒詫異。
她說,當時離正式考試不到一周了,她覺得自己心態很差,最後幾輪做模擬題的時候,發揮也很不理想,於是便開始懷疑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考得上。於是她在網友的提議下,去找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塔羅牌占卜師,讓她幫自己占卜了一次……
占卜結果非常好,那一瞬間這個小朋友仿佛得到了心靈的慰藉,一下子信心大漲,不再多想就去考試了,然後就考出了這樣的成績,令她覺得很開心。更重要的是,她說這件事時的眼神,讓我相信她覺得這次占卜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她能夠通過這次考試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
說真的,當時我聽說這些之後,第一反應是覺得有點兒滑稽,有點兒莫名,但很快便覺得有些理解;畢竟,同樣的事情,幾乎從我們人類產生自我意識之後就一直在做了。
當人類進入石器時代之後,開始對於周遭的世界有了一定的理解,對於自然界中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太多的事情是屬於未知的。比如每年河水為什麼會上漲,為什麼有的時候會演變成為洶湧的洪水?又比如為何有的年份降雨豐富,莊稼長勢十分喜人;反過來有些年份就大旱無雨,田地裏顆粒無收呢?
而當這些未知的事情涉及生產生活時,就必須要想一些辦法來對其進行預判和檢測,其中之一就是占卜。
類似的方法還有祭祀。在神職人員的引領下,全體人員對自然界的神靈舉行祭祀儀式,以此來期望獲得自己需要的未來。比如一個風調雨順的來年,一場和其他部落戰爭的勝利等。
總而言之,這些行為就是當我們遇到一些超出自己控製範圍,又不知道其結果會怎樣,特別是結果對於自己還相當重要的情況下,讓自己得到心理暗示或是心理安慰的手段。
我那位朋友考前去尋求塔羅牌占卜,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說塔羅牌還算是比較傳統,比較成係統體係的一種占卜方式的話,那麼其他一些,就隻能讓人啼笑皆非了。
比如,我曾經在網上見過一種論壇發帖回帖式的占卜,發起人說隻要你像發帖一樣發出自己的問題,再根據顯示的發帖時間的秒數,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帖子的發起者還真煞有介事地給出從0到59的60個套路,分別對應一些問題的解答。顯然,這些套路都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然而參與者卻數以萬計……即便他們中絕大多數隻是出於好玩,想嚐試一下的心態,但你無法否認,還真的有一些人,願意虔誠地相信這樣的網絡占卜。
再說回之前那個朋友,在聽她說完那件事之後,我沒有直接評價好壞,而是同她說了一件事情。
那還是在我小時候,當時有一個全國範圍內很有名氣的雜技團,到我們那去巡回演出。父母也帶著我去看了其中的一場,可以說是令幼小的我大開眼界。
即便過去了很多年,我依然可以清楚地記得這場表演全程都很精彩,其中有一個節目更是令我難忘:那是一個女雜技演員的單人表演,她用自己身體的各種部位:手、腳、頭、腰肢、背……頂起了無數的碗,而且每個碗都在快速轉動。
大概因為那時的我已經體驗過打碎碗的感受,所以看到這一幕真是心驚膽戰,那些搖搖欲墜的碗,隻要輕輕碰一下,或者有一個突然發生的晃動,就會滑落下來,摔個粉碎。然而這樣的事情卻完全沒有發生,整個節目非常成功,最終女演員穩穩地取下了所有的碗。
一直處於震驚狀態的我拉住了母親:“為什麼她可以控製得這麼好?每一個碗都像被她牢牢攥在手心裏一樣,難道她不擔心有任何意外發生嗎?”
母親笑言:“傻孩子,在你看來,她的表演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意外,然而在她那裏,你覺得的未知都是她的已知。畢竟她為了這個節目,已經練習了那麼久,花了不知道多少功夫……”
的確,如今回憶起來我可以說,這位雜技演員真的是把各種意外都排除在外了,她完全掌控了這一出節目。或許,在上台之前,她也需要一些心理暗示來肯定自己,比如手上纏繞一根代表幸運的紅繩,或是默念幾句隻有自己才懂的口訣之類,但真正決定成敗的,是她多年來的辛勤練習。
我的這位小朋友聽完這個故事,也似乎明白了。之所以尋求塔羅牌的占卜,無非是想最後給自己一點兒勇氣和信心,至於讓自己雅思考試得以通過的真正原因,還是幾個月來的複習和準備。看似考試的結果是個未知數,但是自己所實際付出的這些努力,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將那些未知變成了已知,隻是自己還察覺不到,或者沒有徹底相信這個事實而已。
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並非對未知的結果忐忑不安,而是不相信自己,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甚至在自己努力之後,還是不願相信它所帶來的提升。
我並沒有直接否定朋友塔羅牌占卜的行為,因為我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我自己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當時我剛在美國念完碩士不久,想快點兒找份工作在當地立足,然而卻一直很不順利,投出的簡曆全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這時候我的一個美國朋友教給我一個歪招:把那些準備應聘的職位全部寫在一張大紙板上,然後丟出一個蘸上墨水的乒乓球,看球的痕跡滾在哪幾個職位上,就說明這幾個職位有戲,要精心準備。
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我鬼使神差地信了,真的按他說的去做了,果然“乒乓式抽簽”抽到了四個職位。我看了眼,覺得這幾個還真的成功率挺大的,於是花了很多精力去找人家的公司資料,了解產品、企業文化、發展方向等,麵試英語也練習了很久……
結果呢?四個全部黃了,不是麵試之後HR委婉地把我否定了,就是壓根兒沒收到麵試通知。要說不沮喪,那是不可能的,但就在那一刻,我沒有想到放棄,反而深受刺激:我還就是不信這個邪了,我不要再玩什麼“乒乓抽簽”的把戲,老老實實對每個職位都做好認真準備,就不信找不到工作!
打定主意之後,我在準備工作中驚喜地發現,之前做的那些工作也不是白搭:有了前麵那四份工作的準備經驗,再準備其他公司類似的職位,突然變得很輕鬆,有種駕輕就熟的感覺。而且練習過了麵試口語之後,再練習起來就容易多了,磕巴忘詞什麼的幾乎沒有,自然也更加自信了。
關鍵的一點是,這時我雖然還沒有收到任何offer,但在我內心深處有著強烈的預感:我一定可以在一個月之內找到工作!事實上,僅僅一周之後我就麵試成功了,毫不誇張地說,在麵試的時候我就越來越自信這次妥妥能搞定。
事後我想,如果當初我沒有精心準備,沒有培養起自信心,那麼每一份工作,每一次麵試,對我來說豈不都是一個完全未知的考驗?也許我真的隻能靠求神拜鬼來尋求一個心理寄托。但是當我認真準備好,心裏有底之後,我自己潛意識裏就已經把大部分的未知變成了已知。
是的,誰都知道人生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和未知,很多情況下我們也的確無法做到精確預測不可知的未來,但我們卻能掌控,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
而更重要的是,很多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又看似不可確定的事情,其實就在自己能夠掌控的那部分之中:考試、升學、找工作、升職加薪……那些看上去總是牢牢掌控著自己人生的人,其實隻不過是做了許多你沒有看見的事情,從而把許多可能出現的幹擾選項都預先排除了而已。
請相信,當你懷著激動和興奮的心情翻開那張占卜的卡牌之時,其實它的內容,早已寫在了你的人生軌跡裏。
怪別人愛炫耀?明明是你自己太弱
有一件在我旅遊期間發生的事,令我覺得非常不舒服,不吐不快。當時我陪一個朋友在某個國內相當知名的博物館參觀,隨著參觀的進程,我們越來越折服於這裏的館藏數量和質量,不由得越來越興奮。再加上同行的朋友對這一塊的曆史文化恰好極其了解,甚至可說是如數家珍,我倆就守著每一個展台,滔滔不絕地分享著對於展品曆史背景的見解。
這場頭腦風暴的碰撞本來很開心,也很受用,偏偏此時身後傳來一個不和諧的聲音:“臭顯擺啥啊,懂點兒文化了不起嗎?”
也許說話者原本隻想來一句腹誹,但他卻沒能控製好音量,剛好被我們聽見。我不想去描述此人的穿著打扮,給人的感受,以免犯了以貌取人或是以偏概全的毛病,但那一刻我的的確確能夠感受到內心不斷湧出的憤怒:我們哪裏顯擺了?又不是講給你聽的!
心情稍許平靜下來後,我又開始琢磨此人說話的動機以及心態,一邊分析一邊推測,火氣立時消了大半,覺得這種事情還蠻常見的,至少我絕不是第一次遇見。它讓我想起數年前的某個故事片段。
故事的主角一個是我的好朋友小秦,另一個是她在托福班認識的朋友瑤瑤。瑤瑤是外地姑娘,來我們所在的城市學英語,暫時租住在這裏。小秦覺得瑤瑤人生地不熟,出於好意就經常帶她去市裏逛,後來關係更親密些之後,還會特意帶著她去一些本地比較有名氣的餐廳吃飯。
按理說,這些都是一種高情商和打造良好人際關係的體現,小秦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這麼做有什麼問題,而且她本身也是一個習慣於讓別人覺得相處舒服的人。
可惜在和瑤瑤的相處中,這一切都沒有讓兩人的關係變得更近。某次當小秦帶著自己精心烘焙的甜點,去瑤瑤的住處看她時,居然遭到了對方的一陣抱怨:瑤瑤覺得小秦身上充滿了來自優渥家庭的優越感,並且在一舉一動中都故意體現出這種濃濃的優越感,這讓她覺得很不舒服,她也很不願意被這樣的感覺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