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時,也就意味著他們在時間的管理上出現了問題,或者意味著他們從來沒有認真想過時間管理的問題,並且沒有意識到時間隻有經過嚴格管理,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1 我們是如何看待時間的?
時間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人們常常不會刻意關注它是否存在,但是它往往無處不在,而且支配著人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有了充裕的時間,人們可以做更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喜歡做的事情,享受生活、參加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時間或許是最奢侈的消費品了。但多數時候,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時間在走動、在流逝,每一個人每天從床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在整個過程中不會刻意關注時間的存在,對人們來說,時間再普通不過了,以至於普通到常常被人忽略掉。這種忽略恰恰會導致他們對時間安排缺乏合理的選擇,或者說會導致他們產生不合理的甚至錯誤的時間利用觀念。
艾琳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文秘,她的工作比較輕鬆自由,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印和複印文件,或者將上司的一些通知傳達給各個部門,這些工作往往不具有太大的挑戰性。正因為長期從事這類工作,她對於時間並沒有什麼太深刻的想法,也沒有時間概念。每天8小時工作製的生活讓她陷入一種麻木的、無聊的狀態,無論對於工作還是生活都缺乏一個完整的規劃,盡管這種狀態讓她覺得自由,覺得生活中可支配的時間非常多,可是她的時間分配比較混亂,而且每次遇到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常常忙得不知所措,覺得時間不夠寬裕。
林先生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普通員工,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填寫和跟蹤訂單信息,雖然工作算不上多累,但是比較煩瑣和枯燥,容易引發倦怠。工作兩年以來,林先生始終覺得生活和工作比較壓抑,畢竟在這樣的工作中,他常常會發現自己比其他人都要忙,有時候一整天也閑不下來,可是最終的工作量和工作價值都不算太大。
吳先生與林先生不同,作為一家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他每天都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工作,管理和分配任務、下達指令、應酬、會議、彙報等,他的工作清單永遠都是滿格的,有時候他想要做這件事,有時候又想要做另外一件事,常常在一大堆工作中弄得手忙腳亂,甚至不得不犧牲掉假期。
孟晨是一個個體戶,但一直有一個文學夢,平時也喜歡寫作。他曾專門製訂了一個計劃,要求自己在三年時間內完成一部有關自己生活的中篇,可是五年時間過去了,連三分之一也沒有寫完。孟晨經營著一家體育用品商店,雖然生意還不錯,可是平時空閑的時間比較多,而且他有時候完全可以將生意交給弟弟來打理。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著急出書,每次不想寫書了,就會這樣告訴自己:“我的時間還多著呢,不用在意這一天兩天。”
以上幾個人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模式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存在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不能夠很好地掌控和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艾琳的最大問題在於她一直以來對時間都沒有什麼概念,也不懂得珍惜時間和規劃時間,所以無法正確地安排好時間;林先生或許是一個兢兢業業的人,但是煩瑣的工作讓他變得有些低效,以至於他總是將工作充滿整個上班時間,或者他認為自己的時間隻有這麼多,自己能做的隻有這麼多;吳先生是一個大忙人,他的時間或許是最緊湊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吳先生常常覺得時間是有限的,自己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做其他事,可是變換順序有時候會讓時間應用變得更加靈活、高效;孟晨是以上幾個人中最自由的一位,他的時間控製度應該是最高的,可是對他而言,時間似乎永遠是充裕的,無論什麼時候做事都不會太遲,而這成為他喪失時間優勢的關鍵。
如果對這幾個人進行分析,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會出現一些障礙和問題,主要在於他們對時間的看法和態度,而對於時間的看法往往決定了人們使用和支配時間的方式,也決定了人們在時間使用過程中的效率。上麵四個人從本質上來說都缺乏時間管理意識,也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由於無法正視時間的價值,無法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他們常常會浪費掉許多時間,並覺得時間不夠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樣的人非常常見,他們對於時間的認識比較膚淺,有的人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的價值,正因為如此,他們無法真正掌控好自己的時間,造成時間的嚴重浪費。
對於時間的漠視和認知不足,是造成時間不夠用的一個根本原因,而另外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每一個人的時間都非常有限。人們可以對自己的日常時間安排做一個大致的總結,先確定人們的工作時間為40年(20歲~60歲),接下來對每一項時間開支進行分析:
每天睡覺的時間為標準的8個小時,那麼在40年的工作時間內,人們僅僅在睡覺這一項上就將花掉13.3年的時間。以此類推,一日三餐所花費的時間按照2.5個小時來計算,那麼吃飯將會耗費4.2年時間;每天交通耗時1.5個小時,40年下來就是2.5年的時間。每天打電話、看電視、上網要花費數小時,再加上刷牙、洗臉、洗澡、看報紙、休假、生病、狀態不佳等時間,人們會吃驚地發現自己在40年的時間裏真正投入到工作中的時間也許隻有短短的3.3年,這也就意味著多數人隻有差不多3.3年的時間來處理各項工作,並借此創造人生的價值。
多數人恐怕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其實少得可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時間根本經不起揮霍。這些隻是日常生活的正常消耗而已,如果工作方式和工作狀態再受到影響,就會進一步壓縮原本就所剩無幾的時間,使得他們在時間的支配上常常覺得捉襟見肘。
2 你的時間都浪費到哪兒了?
很多時候,人們會產生一種“我很忙”的感覺,自己似乎總是有做不完的工作,有開不完的會議,有討論不完的議題,即便每天再增加24個小時,他們也無法輕易抽出時間休息。但事實上,他們真的很忙嗎?未必如此。
對於多數人來說,每一天的時間與工作量基本上都會保持一個平衡,少數勤奮的人、高職位的人,或者社會精英,可能會因為能力更強而承擔更多的責任,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無論是職場環境中普遍實施的標準工作製,還是個人日常的時間安排,8~10個小時的工作量已經很大了,而這些時間也基本上可以應對每一天的工作,那些聲稱每天都需要加班的人,往往有兩種情況:第一種,管理者要求每個職員加班,就像亞洲許多公司都存在加班現象,這裏所說的加班常常是因為管理者額外增加了工作量,或者做了一些原本不該去做的事情;第二種,是工作的人本身的執行力不高,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工作,以至於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來完成工作。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自己很忙,原因就在於第二點,這是浪費時間造成的,而如果將這一點放大來分析,就會知道自己究竟將時間都浪費在什麼地方了。
缺乏計劃:許多人做事缺乏計劃,甚至根本不做計劃,遇事直接執行,結果常常因為做事方法不對、資源不足、方向不對、突發意外、能力不足、流程混亂、細節考慮不周到等一係列問題半途而廢。他們願意將做計劃的時間節省下來,可是卻導致執行變得盲目而混亂。
主次不分:工作往往有價值上的高低,可是一些人願意將所有的工作一視同仁,結果常常造成小事、瑣事全部做完,而要事、大事積壓在一起無暇處理。實際上,隻要製訂好正確的工作順序,工作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
多任務同時進行:一些人經常標榜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協調能力,他們更願意信心滿滿地同時追求多個目標,但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盲目地執行多個任務,可能會導致多個任務之間產生相互糾纏、幹擾的局麵,最終一樣工作也做不好,還會無端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充當“老好人”: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願意充當“老好人”的角色,他們對於他人的請求基本上是有求必應,而這種“樂於助人”的性格往往會耽誤自己的本職工作,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當他們願意在別人的工作上耗費更多時間的時候,就意味著自己的工作被一次次擱置。
不務正業:如果對每一天的時間進行總結和分析,許多人會發現自己每天都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在一些無價值的事情上,比如玩網絡遊戲、與朋友煲電話粥、經常性地發呆、大白天也在床上呼呼大睡、逛商場,他們原本有許多時間應對工作,可是大量的時間浪費讓他們在工作時常常覺得捉襟見肘。
任意拖延:當一些人開始工作的時候,也許他們會非常投入,也許他們能夠保持最好的工作狀態,可問題在於這些人在準備開始工作這個環節上總是表現得拖拖拉拉,他們幾乎從沒打算過按時開工,也許他們的計劃單上會標明“上午8點開始工作”,但是真正開始執行的時間或許會延遲到“下午2點”或者“明天上午8點”。
事事親力親為:在麵對工作的時候,許多人更願意親自去做,這更容易讓自己放心,不過一旦事事親力親為,就可能會帶來很大的麻煩,因為人們的能力、資源、時間都不可能支撐起繁雜的工作量,此外,合作是工作的一個基本原則,在麵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工作時,適當尋求幫助,尋求合作夥伴,無疑會節省更多的時間。
不能一次性把工作做完:有些人在工作中勁頭十足,但是卻常常在工作過程中中斷工作,然後延遲到後麵幾天去完成,而一旦不能一次性將工作做完,問題就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此時人們將要花費更多時間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