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曾做出一個驚人的預言:“隨著信息的發展,未來有價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這段話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都持有類似的觀點,比如英特爾前總裁格魯夫就說過:“整個世界將會展開爭奪眼珠的戰役,誰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誰就能成為21世紀的主宰。”在他們看來,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能夠借助某些方法展示自己的形象,將會有效幫助個人融入到社會環境中,並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以及更大的影響力。
在這樣的潮流下,一些人提出了一種比較具體的操作模式:為了引起他人的關注,人們會設計和策劃出一個好的故事,而在這個故事中,人們會將自己想要傳播的信息植入故事當中,目的是讓他們接受所傳達的理念。
現如今,講故事已經成了一種引發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不過對於講故事,很多人仍舊停留在“教育”的思維階段,認為故事不過是一個“教育”的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會認為講故事不過是一種娛樂和說教的方式,就像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父母和孩子們講故事一樣,認為它是一種較低層次或者較為初級的溝通方式。但好萊塢的老牌編劇羅伯特·麥基在過去幾十年來一直都試圖向人們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故事的力量超出了人們所認知的範圍。在他看來“邏輯難以使人信服。當你在論述觀點時,聽眾們忙於在腦中與你爭論;即便你成功地說服了聽眾,也隻是基於知識層麵的認知,人們無法受到理性行為的啟發”。不過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人們常常能夠有效說服他人。
生物學家們也證實了這一點,近10萬年時間的進化把人類大腦培養成故事結構思考的器官,所以人們通常並不拒絕講故事,甚至可以說更偏愛講故事。每個人都是聽著各式各樣的故事長大的,故事是構建個人知識庫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個人了解世界的途徑,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都熱愛戲劇、電影、,並鍾愛於各種類型的故事。此外,人們會利用形形色色的故事來講述自己的生活,這些故事不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窗口,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同時也提供了影響外界的一個機會。而且在講故事以及聽故事的過程中,人們在彼此之間建立了一種奇特的連接,這種連接讓人際交往變得更加直接和高效。
講故事的範圍很廣,幾乎在各行各業中都有涉及,而且它也的確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故事思維》的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認為,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通過講故事來說清楚的,如果有什麼事情是說不清楚的,那麼隻能說明這個人不會講故事。同樣的,通過講故事可以說清楚個人的能力,可以體現出個人的想法,可以展示個人的形象,如果沒有成功,隻能證明這個人不會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