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蒼山南呼雁蕩,北應天台,西鄰仙都,東瞰大海,它更是道教久負盛名的十大洞天之一成德隱玄洞天。
山上紫霞煥落,瑞氣交映;山峰筆直聳立,與雲交接;山中樹木茂盛,風吹鳥鳴。
一道身影行至山腳下,他身穿道袍,頭戴黃冠,二十出頭,他抬頭仰望拾蒼山,說道:“這是最後一處,師父遺願,我朔月即將完成。”
朔月,自小失孤,生活在孤兒院,後來在他五歲的時候被他師父收養。
十五年來,朔月跟隨著他師父四處遊學,靠化緣為生,但是他師父為人沉默寡言,朔月總覺得與他格格不入。
後來他師父病倒,臨終前叮囑朔月在他死後,穿他的道袍和道冠,行至十大洞天,每至一洞天,必須口念《太上感應篇》。
為了完成師父遺願,這一年來,他行至了十大洞天的前九個洞天,適蒼山是最後一個。
朔月在山腳,日升於海麵之上;朔月在山頂,日落於仙都之下。
適蒼山沉浸黃昏之中,朔月遙遙一望,大海平靜如鏡,天水一色,大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境。
朔月腳踏適蒼山,手執一書《道藏》,高聲疾呼:“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片刻,言罷。
忽然天降大風,烏雲蓋頂,雷鳴電閃,適蒼山搖動起來,朔月驚呼:“此事因何而故?莫非我觸犯了神靈,以至引發天怒?”
朔月馬上跪立下來,雙眼緊閉,念道:“弟子朔月,謹遵先師遺願,行至適蒼山,口念《太上感應篇》,此乃忠孝之道也。望神靈體諒,一消怒火。”
天空平靜了下來,朔月內心大喜,但轉而天空產生了巨大漩渦,一束霞光忽然照耀在朔月的身上,瞬間他便不省人事,手中的《道藏》不翼而飛。
……
“無名萬物始,有道百靈初。寂絕乘丹氣,玄冥上玉虛……”
吟一詞,泣一聲,朔月渾身發冷,頓時驚醒,周圍環境一片黑漆漆。
他疑道:“何人在吟《步虛詞》?”在朔月認為,《步虛詞》相當於悼文,死人或做法事才吟。
朔月認真摸索著,發現周圍空間分明是木製材料,摸著,心中凝成一個形狀,這分明就是一副棺材啊。
“何人如此歹毒?放我出去!”朔月大喊著,用手腳擊打著棺材木。
不一會兒,棺蓋被打開。朔月第一眼便是一名中年婦女,她臉顯憔悴,兩道淚痕分布在臉頰,歲月的痕跡也無法掩蓋她的美麗。
她突然間抱住朔月,喜極又泣道:“月兒,原來你還沒有死,那便好!好!”
朔月大驚失色,疑惑地心想道:“這人似乎與我關係不淺,怎麼會這樣?我不是在適蒼山之上?”
突然,朔月大腦劇痛,瞳孔放大,額頭冒出汗水,大量的記憶湧入腦海,頓時他陷入了昏迷。
潛意識裏,他慢慢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記憶。
原來當時天地異變,風雲變色,那道霞光竟然讓他的靈魂轉移到這個同樣叫朔月的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