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康嘉正的建議,康嘉煒先對初定的幾個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逐一進行了考察,然後通過比對分析,最後還是選定了老本行“房屋美容”,包括房屋裝修的設計、施工以及裝修材料的經營。項目確定後,康嘉煒又為公司組建的一係列工作犯上了愁。
首先是公司命名。康嘉煒事先準備了幾個名稱,比如土城、天堂房屋設計裝修公司等等,他總覺得含義不夠深刻或者太俗、不大氣。當他把這些名稱說給杜曼琳聽時,杜曼琳也深有同感,不是皺眉就是搖頭。於是倆人低頭深思,一會杜曼琳說:“要不就叫‘嘉曼新時代房屋裝修材料有限公司’?”
康嘉煒想了想,笑道:“這名字挺好聽的。豪邁、新穎、有時代感。嘉曼,你我姓名中各取一字體現夫妻平等、同心合力,新時代體現了與時俱進,裝修、材料符合公司主題。行,就把這個名稱作為公司名稱。”
名稱定了,接下來是公司選址。杜曼琳和康嘉煒來到了離縣城三華裏的古榕工業園管委會,接待他們的是一位三十來歲、豐韻有加的女士。當康嘉煒告知她的來意時,這位女士劈頭就問:“你是外地企業還是本地企業?”
康嘉煒疑問:“有區別嗎?”
女士說:“區別大著呢!外地企業從落戶土城開始就享有諸多優惠政策,包括與公司建設有關的係列費用的優惠,特別是公司運營後的稅收減免。”
杜曼琳問:“如何區分外地企業和本地企業?有沒有一個區分的標準?”
女士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關心起她的身份來:“你是杜曼琳吧?”
“是啊,你怎麼認識我?”
“一年前,你為愛差點殉身,很多人都被你感動了。不少瀕臨分手的戀人、夫妻聽了你的事跡後都重歸於好,我就是你的受益者。”
“是嗎?我可沒想到一出假戲能產生那麼大的效應。”
女士變得熱情起來,又是賜座又是倒茶,見辦公室隻剩她一個工作人員了,便悄悄對杜曼琳說:“我跟你說,我們這裏區分外地、本地企業的標準就一個,看投資者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要是你倆出麵,說什麼也是本地企業。我給你們一個建議,找一個外地的親戚、朋友或是同學,以他的名義投資辦廠,這就成了外地企業,等著吃優惠。”
杜曼琳有顧慮:“要是被發現了怎麼辦?”
女士說:“你不說誰知道。隻要開始時審核過關了,往後誰還管這事。”
“那、審核能過關嗎?”杜曼琳問。
“隻要你交三萬元的風險費就算過關了。”女士聲音很低,低到一步之外什麼也聽不見。
杜曼琳知道遭遇潛規則了。她望向康嘉煒,康嘉煒臉色陰鬱,輕輕地晃了晃頭。她會意,說:“謝謝你的指點,叁萬元對我們初創業者來說不是小數,況且我們是股份製的,必須跟股東們商量一下。給我們一點時間,決定下來了我再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