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高中首發球員:“蘇大寶,宋磊,冷超,馬克,趙天宇!”
當這5個人齊刷刷的走上球場的時候全場所有了解勝利高中的人全部發出陣陣的驚歎聲。
實在是沒有想到,王文濤居然在如此關鍵的比賽拍出了這樣一個近乎詭異般的陣容。
而他的對手K市三中則顯得略為保守:“吳凱,全勝武,顧文迪,張躍龍和李科!”
大中鋒吳凱與蘇大寶兩個人在中間跳球,很明顯,2米01的吳凱身高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在全場幾千名觀眾的洶湧如潮的助威聲中,率先觸碰到了籃球,把他撥給了守候在一旁的李科。
小個子控球後衛李科拿到球後第一時間便立刻發動機閃電快攻,他腳下生風的帶球過了半場。
K市三中當中,吳凱跑在最前麵,中間兩個人,顧文迪和全勝武分居左右,張躍龍落在最後麵。采取了一個快攻戰術當中最犀利的菱形快攻跑位,在這樣的一個跑位當中,最終的每一個位置都可以迅速與另外兩名隊友形成三角之勢,並且根據對手的防守變化隨時轉換各自的位置。
畢竟菱形這個形狀是所有圖形當中最容易發生變化的圖形。
勝利高中這邊,王文濤很清楚,對手的進攻實力,以及他們的中遠距離投籃能力,所以說在開場之後便立刻對,對手進行了1對1的盯人防守。
5名小個子球員形成了一個整體,互相呼應,並且隱隱的蘊含著一種壓迫的力量。
全部都是小個的,這種高機動性,超高靈活位置的戰術是其防守策應能力是非常厲害的。
這樣的一種壓迫式防守,迫使K市三中最終並沒有形成快攻,而是迅速落成了陣地戰。
後衛李科迅速將球傳到了弧頂柱的中鋒,吳凱手裏,吳凱向隊友掃了一眼之後,然後在顧文迪和全勝武,兩個人交叉跑的一瞬間將球傳到了顧文迪手裏。
而全勝武則順勢幫助顧文迪做了一個擋拆,顧文迪迅速突入到內線,頂著撲過來防守的蘇大寶將籃球放入到籃筐之中。
2:0!
胡大海在轉播席上對著鏡頭非常興奮的大聲說:“K市三中如今的進攻套路實在是越來越豐富多變了,這樣的一種進攻模式,在此之前的一些比賽當中基本上從來沒有出現,看起來他們最終新來的那個技術顧問還是非常有作用的!”
但勝利高中卻對此不以為然,球員們表情非常的平靜蘇大寶,底線發球將球給到了馬克手裏。
重新打回組織後衛的馬克此時信心滿滿,以最快的速度推進過了半場。
王文濤在比賽開始之前的一次訓練課上,雖然看起來一直在練一些比較基本的戰術跑位,但實際上,他一直在為勝利高中這套陣容琢磨一種更加符合其特點的戰術打法。
這套陣容要求場上所有球員散開走位,球的連續傳動以及空手球員的掩護跑位,這些都非常重要,並且每一個人都要積極製造適當出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