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二首之一)(1 / 1)

[1]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2]

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詩人小傳

張泌(bì),字子澄,生卒年不詳,生平多不可考。張泌生活的時期正是唐末大動蕩轉入五代割據之時,張泌考中了唐朝的進士,卻沒辦法做一名太平官吏。亂世之中,張泌很可能流落於湖湘一帶,有可能受到武安軍節度使馬殷的器重。張泌擅寫言情之作,幸好亂世也不再對詩人堅持“詩言誌”的嚴格要求了;張泌還寫,流傳下來的有《韋安道傳》和《妝樓記》,前者在五代時期很受歡迎。

張泌(bì)之名今人一般讀作張泌(mì)。古人的名與字在含義上總是呼應的,“泌”(mì)隻有“分泌”的意思,“泌”(bì)則是泉水湧出的樣子,所以從張泌的字“子澄”可以推知張泌的名字應該讀作張泌(bì)。

?注講

[1]《寄人》共有兩首,傳說詩的背後有著一則真實的故事:張泌年少的時候曾經與鄰家的一位浣衣女子相好,後來張泌搬了家,很多年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女子。但是,癡情的張泌始終沒有忘記她,他在每一個夜晚都會癡心冥想,讓眼前浮現那個女子的模樣,於是每天夜裏也一定會和她在夢中相遇。張泌的這首《寄人》就是寄給這名女子的,她在見信之後深受感動,但畢竟沒法脫身出來去和張泌相聚,隻能不住地流淚,悲傷不已。這組詩的第二首是:“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

[2]謝家:即謝娘家。“謝娘”在詩歌裏總被用作所愛女子的代稱。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天地入扁舟。

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

暫分煙島猶首,隻渡寒塘亦並飛。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蝴蝶夢中家萬裏,子規枝上月三更。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