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2 / 2)

同謀者皆處以死刑,府中女眷依照律法充入奴籍,英王妃是宰相趙長崎之女,據聞英王帶人闖入皇城之時,被皇帝留在京城代理朝政的趙長崎第一個挺身而出,痛斥英王,英王看在他是自己老丈人的份上沒有殺他,但他卻為了證明趙家不曾參與謀逆,一頭撞到柱子上,以死明誌。

多虧傅硯早就安排了人,所以趙長崎撞柱子的時候被人攔了一下,後續又有太醫診治,撿回了一條命,但在陛下回京後,趙長崎還是上書請辭,告老還鄉。

英王死前,林月枝向英王表明了身份,然後被秘閣從死牢裏撈了出來。

林月枝家的案子過去太久,許多證據遺失,所以即便找出當時被英王買通的官員,也依舊無法翻案,但對林月枝而言,能送英王去見自己的爹娘姐姐,她便已經心滿意足,不會再貪心更多。

翼王的案子比英王要複雜,涉案人員也更多,其中就包括了穆衡父子。

穆衡本人確實不曾參與謀逆,但他的妻子是細作,他的兒子投靠了翼王,他身為丈夫,身為父親,逃不了一死。

穆家與其他幾家一同被抄那日,安王世子聞齊澤特地入宮向皇帝稟明穆青瑤已為聞家婦,免的穆青瑤那邊出什麼差錯。

當然回去後聞齊澤就被他爹關起門打了一頓。

謀逆這樣一旦受到牽連,就會被抄家滅族的大罪,不退婚已是迫於皇後懿旨,如今還上趕著往前湊,安王恨不得抽死聞齊澤這個逆子。

最後還是安王妃把安王給勸了下來。

安王妃的想法也很簡單,左右這事改不了,與其畏畏縮縮讓人看輕安王府,不如幹脆點,讓別人知道他們不是背信棄義的小人。

當然她這也是因時製宜,若在先帝時期,她定不敢說出這樣的話,然而當今皇帝是出了名的仁善,若非英王翼王犯的是謀逆大罪,也不至於落個如此下場。

安王還是猶豫,擔心表現錯了會讓皇帝誤會。

於是安王妃又道:“半仙不是說了嗎,大辦壽宴能驅邪迎福,穆姑娘就是在老太妃壽宴上定下的,我總覺著那穆姑娘就是半仙說的“福”,你看嘛,她要是命不好,怎麼就能這麼湊巧,趕在冬月前許了我們家,可見她就是個有福氣的。而且你可別忘了,她與忠順侯,感情好的可跟親姐妹一樣。”

一語驚醒夢中人,安王光顧著看穆家了,差點忘記穆青瑤是在顧家長大的,還有個正在北境領兵,位列侯爵的表姐。

之後穆青瑤從大理寺出來,顧家毫不避諱地將她接了回去,不僅替她籌備婚事,顧啟錚還認她做義女,讓安王徹底放下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