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似乎是這個世界上的人終生都無法躲避的存在,任何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更何況,追逐名利是人們的一種自然本性下的選擇,有幾人會在名利麵前真的做到心如止水呢?但是,名利總是“有可為,有不可為”的,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喜歡金錢與地位,然而金錢與地位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想而有之”的,要知道名利是一種可求不可得的東西。麵對名利上的得失,抱著“開窗放入大江來”的舍得心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千萬不要讓無止境的欲望把你壓得痛苦不堪。
不要讓自己背負太多東西
古語雲:“燕欲輕飛,必先身減餘重。”這句古語是說,雨燕在即將出巢遠行前,為了能夠更加輕鬆地飛翔,在離開巢居前,會先減輕體重。此言意在以雨燕為喻,警示人們要在必要時,懂得放下自己所背負的名利欲望,以使得自己以一顆無負重的、輕鬆的心靈去前行。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常為名利所困,為名利所累,在原本已經充滿艱辛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坎坷,而名利這些身外之物帶給自己的又是什麼呢?隻是人生路上的負重罷了。因而我們說,人奔走於世間,要學會釋懷與舍棄,不要讓自己背負太多東西。唯有放下自己所背負的名利重負,才可如減肥後的雨燕般,輕鬆地飛翔,飛向更遠、更高的天空。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哲理故事:從前,有一個富翁,家財萬貫,名利雙收,可是他卻怎麼也無法生活得快樂。富翁每日為了守住家財、為了創造更多的財富、為了享有更高的聲譽,幾乎絞盡腦汁,搞得心力交瘁。但盡管如此,他在旁人豔羨至極的生活中,依然感到一種無可釋放的苦悶與焦慮,並時常感覺自己的心靈與精神幾乎已行走在崩潰邊緣,更無一點快樂而言。這樣的生活讓這個富翁實在忍受不下去了,於是他打算出門遠行去尋找在自己的生活中怎麼也尋找不到的快樂。於是,這個富翁背上一大包金銀財寶出門了。可是,富翁一連走了兩個月,踏遍千山萬水,也沒有尋找到快樂。美麗風景不能帶給他快樂,美食美酒不能帶給他快樂,歌舞之樂也不能帶給他快樂。這讓富翁愈加感到苦悶,他心想,自己帶著這麼一大包珠寶遠行尋找快樂,怎麼竟然一點快樂的影子都找不到呢?他也詢問過許多人,可是別人的答案都不能帶給他快樂,別人的快樂也無法感染他的心境。
這一天,已經沮喪至極的富翁來到了一座山中,他看到一個樵夫背著一大擔柴火、唱著山歌從對麵走來。於是,富翁趕忙走上前去,問樵夫:“請問這位兄弟,哪裏才能尋找到快樂呢?我願意用我這一大包財寶來換取快樂。”樵夫聽後,放下肩上這一擔沉甸甸的柴火說:“快樂嘛,很簡單啊,當我放下這一擔柴火的時候我就會覺得非常快樂。”富翁聽後,頓如醍醐灌頂,他幡然醒悟,原來自己走了這麼遠都無法尋找到快樂,是因為自己背著一大包財寶啊!自己每天都擔心身上的財寶被賊人偷盜、被自己遺失,因而吃不香、睡不著,更沒有興致欣賞美景、品嚐美食、觀賞歌舞了,這怎麼可能快樂呢?自己在家時不也是一樣嗎?自己每天擔心家裏的財富會遭遇不測、擔心自己的名譽會因為一時的馬失前蹄而毀於一旦,極盡心思地去保護、創造財富,去維護、建樹聲望、地位,還能有什麼心思去享受生活的樂趣呢?
頓悟到這些之後,富翁每到一處,就將自己包裹裏的財寶分給當地的窮人,當他的包裹越來越輕時,他也越來越感覺自己是一個非常快樂、幸福的人了。自此之後,回到家中,富翁再也不像以前一樣死守名利,他將名利的包袱完全放下。從此,富翁成為了一個幸福的人。
在這個故事中,富翁為財富、聲望、地位所困,背負了太多得失、榮辱、名利的擔子,丟失了快樂,無法享受生活的美好,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類似的情況不也是普遍存在嗎?在現代社會的生存壓力與發展壓力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使很多人於無形間陷入了名利角逐的旋渦中,使身心背負了太多因名利而生的欲望、奢求、憂慮等重負。為了爭奪利益、地位,很多人或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一顆心押在了名利場上。這些身心所背負的利益和對利益的期望,成為一副枷鎖,緊緊桎梏了人的自由心靈、禁錮了人的快樂生活;同時因背負過多負重而產生的壓力,引發了諸多不良心態,這些心態的失衡與愉悅的丟失,久而久之會嚴重阻礙一個人的人生發展,形成一個人自身發展前進路途中的障礙。
因而我們說,人應該學會放棄,不要將太多名利場中的負重背負在自身。古人說:“功名利祿,瞬間為土。”就如《紅樓夢》中妙玉所言:“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需一個土饅頭。”那麼,我們為何要背負這些身外之石頭呢?
要知道,財富、地位、聲望等名利之物,其存在是為了保障人們的生活,人們需要這些東西是為了使生活更美好,為了使自己和家人能夠更好地享受人生。簡言之,人追求名利的目的,從其本質上講是為了創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那麼,當你因追名逐利、背負名利之重而影響到你的心境、影響到你對生活美好的感受之時,你這一種對名利這身外之物的過多背負豈不是得不償失嗎?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又在哪裏呢?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你所背負的名利之物與名利之欲,已成為你生活中的陰雲而非陽光,已成為你人生中的負累而非動力,那麼,與其背負這些過多、過重之物,不如將其全部拋舍。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你人生的包袱,唯有丟棄,才可輕裝前行,創造並享受更精彩的人生。
人生之中真正的贏家,不在於你創造了多少財富,不在於你擁有多麼顯赫的地位,不在於你擁有多麼令人豔羨的、光鮮的生活外表,而在於你自身感受到的幸福有多少。當你擁有這種人之所羨,卻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幸福,你的自我人生仍舊是一種失敗。因而,一個真正懂得生活、懂得人生發展的人,就要懂得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名利,不讓自己背負太多負重,不讓自己成為名利的奴隸,永遠做精彩人生的主人。
你之所有,別人之所羨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於將自己與他人對比,而後總是看見他人在某些方麵比自己強、比自己優越,因而不禁心生豔羨,並在羨慕他人的同時對自己的狀況和擁有產生一種自卑心理,或因此而一心想要超越他人,徒增自己的負累,或因此而心生悲歎,抱怨自己的人生。
例如,我們總是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去羨慕身邊之人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羨慕他人的工作比自己好、羨慕他人的房子比自己大、羨慕他人的地位比自己高、羨慕他人的人際關係比自己廣泛、羨慕他人的種種特長、種種優越,為此而使自己經常處於一種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之中,這種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使得我們徒增很多煩憂與壓抑,既不利於身心協調也不利於生活與工作的發展。
其實,這樣一種因對他人豔羨而使得自己內心無法平衡的根源不在於生活的不公,而是根源於我們自己內心的“不知足”。生活本身並不存在任何不公,要知道,物各有所長,“你之所有,別人之所羨”,不知足者,常為他人之有而苦之,知足常樂者,常為自己所有而悅之。
有一戶農家飼養了一隻羊、一頭牛和一群雞,它們之間互不幹涉,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農夫每天給它們不同的飼料,盡心照顧它們,他期盼著羊快些長大、牛多給自己幹些活、雞多生一些蛋。唯一讓農夫擔心的是,經常有老鷹飛來,偶爾便會叼走他的一隻雞。到了快過年的時候,農夫想要為他所飼養的這些家畜、家禽們實現一個願望,因為畢竟它們在這一年裏給自己創造了很多的價值。
於是農夫問羊:“羊啊,再過幾天,我就要宰你了,你有什麼心願嗎?我一定會盡力滿足你的。”羊回答說:“主人,謝謝您,如果我來世可以再活一次,我想做一頭牛,牛雖然工作累點,但它有個好名聲,而且人們都疼愛它。”農夫聽後歎口氣,心想原來在這些家畜的世界裏牛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啊。
農夫又走到牛棚,對牛說:“牛啊,你這一年為我做了很多活,你有什麼心願要我幫你完成嗎?”誰知牛立即回答說:“我的主人,如果你可以選擇我的來世,那請你讓我在來世做一隻羊,羊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啊,它不用賣力氣幹活,從來不用流汗水,真是比神仙還要享福啊!”農夫聽後,不禁感到有些納悶,羊羨慕牛的生活,牛羨慕羊的生活,它們到底誰更幸福呢?真不知道雞想要的是什麼。想到這裏,農夫急忙向雞窩走去。
農夫對雞說:“雞啊,你一年為我們家生了很多蛋,現在你有什麼願望嗎?我會盡力幫你完成的。”雞聽後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如果您可以讓我再活一次,那麼我想要做一隻老鷹,我想像它一樣在天空中翱翔,雲遊四海,還可以任意地去捕殺雞和兔子。”農夫聽後,不禁想,看來雞才是最可憐的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成為老鷹的腹中之餐了!
農夫對著天空喊:“老鷹啊,你是它們之中最自由的動物了,真不知道你的心願會是什麼啊?”誰知,聽到農夫的喊話,老鷹立即出人意料地回答說:“如果我可以再選擇一次生命,我想做一隻雞,它不用辛苦地捕捉食物,就可以有水喝,有米吃,有大房子住,還受到人類的保護,這是多麼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