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劉半山還有些後怕。在那陡峭的山崖邊,為李秋月驅魔送暖,體力不支,差點元氣不夠。全靠自己竭盡全力,施以全部法力將李秋月體內寒氣逼出,獲得新生。
當時李秋月吐出的冰冷之痰,一半是寒氣,一半是魅魔所施邪氣,兩者結合,非身強力壯男人,附上法力而不可為。如果未能及時逼出,那李秋月便全身冰冷,血液凝固,氣絕身亡。
此時想來都有些後怕,哪有見死不救之理。當時由於救人心切,吮吸李秋月太過用心,吐出真氣時太過用力,以致此時如此。好在有驚無險,化險為夷。
汪晴琴知道劉半山需要營養加補,便泡些紅糖水讓其服下,又蒸上幾個桂圓雞蛋,讓劉半山一同吃下。調理一番,精氣恢複八九,隻待稍微休息便恢複元氣,形同以往。
兒子還在熟睡。劉半山低頭看了看,也未觸摸,此時看著兒子格外親切,格外疼愛。劉半山不是因為自己剛經曆過生死,而是想著李秋月家的孩子,自然感慨作為孩子的艱辛,尤其是失去親人的悲愴。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當年,父親每次出去時,媽媽都要送到門口。父親臨走時,都要捧起劉半山的頭,在他額上親吻一口,又用額頭頂著他的額頭頂牛一般。
記得十歲那年,父親帶他外去,給人看陽宅風水,事畢之後,父親高高興興牽著他的手往家裏趕。臨到村口之時,他們看見村落自家屋頂冒著濃濃大煙,隨即火苗竄出屋頂,父親立即呆在原地,傻了一般。
忽然見一幫人馬大搖大擺地向劉半山的家走去,父親一見,急忙拉著劉半山躲在一邊,迅即跑到後山藏匿起來。
來的人是當地縣太爺,有權有勢,帶領人員緝拿劉半山父親,說是其犯了妖言惑眾,鼓動民眾造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其實事出有因,縣太爺私欲太重,圖謀讓其亡母占得龍脈之地,以圖子子孫孫興旺發達。而劉半山父親並未那樣去做,作了手腳,因事情敗露,便招來殺身之禍。
待到半夜劉半山父親帶領劉半山回家查看,母親也被縣太爺活活燒死在屋,屍體已然成為焦炭。劉半山父親便將劉半山母親的遺體用白布包裹背在身上,連夜帶領劉半山逃離故鄉。
在一處石山的半腰處,借助月光,劉半山父親將妻子安葬。雖看不清楚,但也是好的風水。當時其父一到那兒就感覺很好,心情一陣愉悅,盡管是逃難,可還有這般心情,便將妻子安葬。
他在一處作了記號,告訴劉半山此地的名稱,山的走向,記號的特點,反複交代劉半山銘記於心,待自己百年之後,替父前來祭祀。
劉半山哭得死去活來,其父勸其不要過分傷悲,那樣於事無補,隻能傷及身心並喪失意誌,不能令死者複活。
自此,劉半山便學會了堅強,一路跟隨父親流浪,以相麵為生,或者占卜,在未脫離危險之際不敢再操舊業,為人看陽宅陰宅風水。
風餐露宿,一頓饑一頓飽,艱難度日,一路前行。父親趁機教些術士技術給劉半山,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勤學好問,劉半山進步很快。
逃難之中,劉半山父親眼疾又犯了,其左眼經常流淚不止,角膜發炎。因沒錢醫治,也隻是自己尋些草藥晚上敷上,白天照樣揭開謀生。
因為此事,劉半山父親也常常告戒劉半山,給人看風水,切莫看得太準,否則眼睛會瞎,人會折壽,此為風水師之大忌。有些人未必是享受好風水之軀,鎮不住風水的旺勢勢必會事必其反。那樣不僅害人,也害風水師自己。
為人驅凶避險就行,不可過分貪戀風水寶地,炫耀本領,那樣也會招來殺身之禍,猶如自己......
“吃些飯吧。”汪晴琴在廚房叫著劉半山。
劉半山此時才從回憶中醒來。感覺自己精神稍好,也就起床,又走到兒子床前,輕輕地拍著兒子的身體,輕喚著:“玉生,起床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