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進餐打幺台(1 / 2)

走到一處街邊轉角處,王三秋站住腳,習慣性的往左邊靠江的位置看去,那裏是一個肉鋪子。

現在正是主婦們買材時候,在那肉鋪門口,擠著一堆花花綠綠的女人,有老有,有俊有醜。

有人在肉鋪上挑挑撿撿,讓那賣肉的人把一塊豬肉翻過來複過去的看,就是不讓人下刀切割。

更多的人就圍攏在肉鋪外麵,一個勁的看裏麵的人,而不是板上的肉。好像若是那人肉能賣,她們定要哄搶上一二兩。

王三秋自己也在納悶,為什麼要停在這裏。

對麵的女人就有眼尖的看見她了,衝著這邊指指點點,還有人高聲道:“看吧!這才過多久,就又過來了!”

知道這些女人是在自己,王三秋一轉身,隻給那些正準備看熱鬧的女人一個大大的後腦勺,就拐進十字路口的巷子裏去了!

原來那個賣肉的“喬哥哥”就在這裏,女人緣還不是一般的好!

若是以前的“自己”,也許會衝過去跟那些女人爭一個上好的觀景位置,可現在她沒有那個心情,那裏風景再好看,都沒有灶台上已經浸泡好,隻等自己回去下刀的老臘肉誘人。

沒有其他牽絆,王三秋擠在雜貨鋪裏搖晃的背簍之間,買到自己想要的堿麵,又花了幾文錢買了些幹辣椒和胡豆釀的豆瓣醬。

王大財雖然開了飯館,可隻賣早上的幾碗稀飯,並沒有準備多少調料。

這些東西一般都是家裏的主婦自己做,這技術她前世也跟著奶奶學過,隻是這一世來的時間太短,錯過了季節,來不及收釀。

見她買這些家庭必備的調料,有認識她的人癟了嘴,隻是沒有出聲嘲笑。

提著麻繩綁著的幾個包,王三秋又擠出鋪子,扯了扯又歪歪斜斜的衣衫,看看已經升上頭頂的日頭,不再停留,逆著人流往家裏走去,她家的老臘肉應該泡得差不多了!

跟她走時相比,王家茶館裏人更多了,每張桌子邊都圍坐著人,擱在後院雜屋房裏的竹凳都取出來,在桌間見縫插針的放上幾張,反正大家都是擠在一起聽熱鬧,也沒有那麼多講究。

想坐得寬敞些的人就到萬家客棧,或者其他幾個大茶館去,不過那裏的茶葉不見得多高級,價錢肯定會比王家茶鋪要貴上兩文。

王三秋沒有經過前店,是從後門進的。

聽到後門有聲響,王大財忙亂著過來看一眼,見是三秋今早早回來了,他已經忙得流汗的臉上終於有一絲喜色。

在井上洗過手,王三秋就進了灶間,將早上的剩稀飯擱在爐子上,灶台的鍋裏放上水和木蒸格,冷包子放進去,蓋上蒸蓋,又把灶膛裏的火引燃。

就這空檔,她也沒有閑著,從井簷下掛著的蒜疙瘩裏揪下一個獨頭蒜,三兩下扒了皮,又在院角沙土中刨出埋著的一塊薑。

隻一會功夫,早上剩下的稀飯就在爐子上“咕嘟咕嘟”煮起來,蒸籠裏也上了汽。

這是王三秋給王大財準備的,忙了一早上,距離吃午飯還有一陣,一般都會中途十點多鍾加餐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也就是西南農村習慣的半上午“打幺台”。